论直觉在认识中的作用(高岸起文集)

直觉在认识事物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它主要不是作为抽象思维的辅助工具去沟通推理的渐进步骤,而是给人的智慧插上幻想的翅膀,直接跳跃和飞翔到最普遍的原则和最高的公理上去。它在认识活动中具有这样的作用:直觉使人直接反映事物的本质;直觉使人的认识出现了创造性;直觉使人扩大了认识的空间。一般说来,幻想、想象、形象、潜意识常常是直觉过程的准备与运行阶段,是诱发新思想的直觉形式,而灵感、启示则往往是直觉过程的形式和闪现阶段,是获得新思想产生结果的直觉形式,这种相对独立的直觉活动,有时会作出人们意料不到的创造性设想。

一、直觉使人直接反映事物的本质

直觉是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关系的直接反映和理解。直觉的发生表现为无准备的大脑对世界的“直接”观照。从发生的心理机制上看,直觉是外界进入人脑的客体信息与大脑中贮存的与之对应的相似的主体信息块的“共鸣”的产物。实质上,直觉是客体通过对大脑深入潜意识的刺激,使人们对客体产生深刻的领悟而形成的。因此我们说,直觉使人直接反映事物的本质。

直觉是直接洞察事物的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它是在丰富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直观的洞察力,深入到事物内部、直接观察到事物本质规律的一种思维形式。直觉的突出特点,是它能够超越一般的认识程序,一下子抓住事物或问题的根本和要害,获得关于对象本质的直接的认识。它既不是个别经验的简单综合,也不是原有知识的逻辑演绎,它是思维过程中的逻辑跳跃,表现为直接对事物本质的接近。在认识活动中,直觉这种特殊的认识形式,常能够解决一些理性认识无法解决的问题,具有重要的认识论意义。

直觉作为一种思维形式具有不同的层次,即感性直觉和理智直觉。所谓感性直觉是指人的感官对外界事物的直接感知;所谓理智直觉是指人的思维对事物本质直接把握的过程。直觉的不同层次决定了直觉不仅参与人的感性认识活动,而且也参与人的理性认识活动。直觉作为一种认识能力具有洞察力。它在经验和理论长期准备的前提下,能迅速地从整体上揭示和把握事物的本质。直觉本身也是一个过程,它经历了联想、想象、直觉的不同阶段,最终完成对事物本质的认识。直觉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不受逻辑关系制约。在认识过程中,它能跳出逻辑思维的框架进行思维变通,即在同一时间内展开多向性、多通路、多层次的综合思考,进行直觉洞察,从而迅速地得出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的结论,使认识产生飞跃。因此,直觉在认识过程中有着使人直接反映事物的本质的重要作用。

直觉是在认识过程中主体对客体直接领悟的思维能力和认识形式,它能够超越一般的认识程序,一下子抓住事物或问题的根本和要害,获得关于对象本质的直接的认识。直觉既不是个别经验的简单综合,也不是原有知识的逻辑演绎,它是思维过程中的逻辑跳跃,表现为直接对事物本质的接近。在直觉中,人们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行程就已走向了结论、获得了关于对象本质的认识,这是直觉的本质特征。当然,直觉把握事物本质的直接性,并不意味着它不需要任何相应的知识储备。恰恰相反,直觉是依据已有知识进行搜索的结果,只不过人们通常是仅仅知道并记住了探索的结果而不了解复杂的探索过程。没有一定的感性经验和理性知识的基础,也就不可能有对事物本质的直觉。

二、直觉使人的认识出现了创造性

直觉使人有可能经过长期的认识、实践活动积聚起奇特的创造性,使人对世界的认识有可能出现创造性的飞跃和升华。

早在古希腊时代,哲学家就提出了直觉概念。但直到本世纪,人们才科学理论的角度研究它。现在直觉已成为哲学、心理学、认知科学以及脑科学等共同研究的对象。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说,主体基于一定的直觉能力、感性经验和事实材料,以形象为媒介,在一瞬间就能直接洞察和领悟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并能获得独创性的认识成果,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这就是直觉的迸发。

直觉的迸发不是神灵的启示,而是以一定的条件和现实作为基础的。一般说来,直觉往往降临在那些具有广博的经验和知识,并且对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有着执著追求的人身上。在科学研究和文艺创作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科学家、作家和艺术家关注于某一问题的研究或某一艺术形象的构思,尽管精神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但是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反而在一些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这一问题突然间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创造性的、并且是圆满的解决。

直觉有两种最常见的形式:一是再认性直觉,二是创造性直觉。再认性直觉是指过去的观念和思维套路在遇到适当条件的激活时,会很快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从而直觉到问题的本质和症结。这种形式的直觉主要是依靠已经形成的思维套路,由于将要解决的问题情境和条件同已经形成的思维套路有类似同一性,所以借助和重启已经形成的思维套路能很快地、直接地解决问题。司马贺就指出;“直觉实际上是一种再认,一个人只有对非常熟悉的东西才会有直觉。通常所说的科学上的偶然发现,对专家来说却不是偶然的,是他利用了已有的知识认识到了当前的情景。”(司马贺:《人类的认知——思维的信息加工理论》,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09页)创造性直觉就是没有现成的思维套路和思维方式可借用,必须形成新的思维套路和思维方式才能解决问题。另外,我们还可以根据直觉的内容,把直觉分为经验直觉和思维直觉。经验直觉的内容主要是现象性的,思维直觉的内容主要是本质性的。无论是经验直觉,还是思维直觉都使人的认识出现了创造性。

从脑科学和神经心理学来看,直觉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现代脑科学证明,逻辑推理主要是左脑的功能,直觉等非逻辑思维主要是右脑的功能,但二者又有密切不可分的相互作用。直觉所以能使人领悟到知觉对象中没有被直接反映出来的性质和联系,使人的认识出现创造性,就是因为它从左脑有关的记忆痕迹中获得了必要的信息,重新组织原来的知觉过程,形成新的暂时神经联系的结果。根据巴甫洛夫及其弟子的实验研究,这种新的暂时神经联系是可以在大脑优势兴奋中心的边缘抑制区内以“突然拓通”的方式形成,因此,它形成的过程没有被意识到。

从神经生理学来看,整个人脑的神经元数目约为一千亿个,每个神经元由两个部分构成:神经细胞体及其突起,即树突和轴突。细胞体的大小从直径5微米到100微米不等,每个神经细胞发出突起的数量、长短和分枝也各不相同,长的突起可达1米以上,而短的突起则不到它的千分之一。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相互连接,突触的数量是惊人的,大脑皮层上的一个神经元上,突触的数目可达3万个以上,整个脑内突触的数量约在百万亿——千万亿之间。突触联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是一个神经元的纤维末梢与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形突触连接,但也存在着轴突与轴突、胞体与胞体以及其它方式的突触连接。神经元之间的组合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一个神经元可以通过轴突分枝与许多神经元建立突触联系,使得信息可以直接传给许多神经元,同一神经元的细胞体和树突也可以和许多神经元发来的轴突形成突触联系,使得不同来源的信息可以会聚到一个神经元来处理,人的大脑每天能记录846万条信息,此外还有环状组合、链状组合等,因此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是十分复杂的。神经回路的复杂性、多样性和联系的广泛性,还在于突触传递的机制复杂。据统计,在大脑中,最快的神经脉冲从一个神经细胞到另一个神经细胞的速度是每小时250英里。突触既可以传递神经冲动,又可以产生电紧张性影响,既可以产生抑制,又可以产生易化,以及出现总和与疲劳等等。神经回路的复杂多样性与思维功能的多层次有密切关系。从神经回路的种类来看,有的回路是收敛型的,它能不断地摒弃一些次要的信息,而集中最主要的信息,这类神经回路与抽象思维有关;有的回路是发散型的,神经元之间错综交叉,盘根错节,这与人的联想思维有关系;而有的神经回路会突然接通,这就导致了直觉的闪现。从直觉闪现的心理机制来看,直觉使人对世界的认识有可能出现创造性的飞跃和升华。

三、直觉使人扩大了认识的空间

科学研究和科学创造领域历来是直觉大放异彩的空间。直觉作为一种创造性思维在科学发展中具有“奇功”。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在1858年提出了碳原子在有机分子相连成长链的碳链学说,开创了有机结构理论,但是苯分子中六个碳原子的结构还是一个谜。他殚精竭虑,百思不得其解。一天,在书房里烤火,一阵倦意,使他朦胧睡去,睡梦中他看见长长的碳链蹁跹起舞,忽然有一条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于是它直觉出了苯分子中的碳链形成了一个闭合的环。凯库勒在研究苯结构长达十二年之后,通过梦中的直觉发现了苯环结构。牛顿由苹果落地事例引发了直觉,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门捷列夫手提皮箱准备出门时,直觉突然降临,排列出了化学元素周期表;达尔文在马尔萨斯《人口论》的直觉启发下创立了《生物进化论》;数学家哈密顿“四元数”的发现;沃生——克里克DNA双螺旋结构的提出;卢瑟福“原子核”的发现……。这些事例表明直觉在科学发现和科学创造中有着使人扩大了认识的空间的十分重要作用。

科学家们在科学研究中不仅运用了直觉这种创造性思维,同时也对直觉使人扩大了认识的空间进行了理论总结。爱因斯坦说:“我相信直觉和灵感。”(《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284页)“物理学家的最高使命是要得到那些普遍的基本定律……要通向这些定律,并没有逻辑的道路;只有通过那种以对经验的共鸣的理解为依据的直觉,才能得到这些定律。”(《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102页)可见,在科学发展中,直觉作为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使人扩大了认识的空间,因而是科学发现和科学创造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

在文学创作领域,直觉作为一种思维现象也发挥着不可轻视的作用。在文艺创作过程中,主题的点化,形象的发现,手法的借鉴,创作的推动无不有直觉的闪现。屠格涅夫的小说《阿霞》的创作是由一个偶然机遇的直觉启示引发而构思的。歌德在23岁时曾钟爱一个已许过别人的女子,但后来因失恋而痛苦,甚至几次产生自杀的念头,歌德想以此为题材写一部小说。他在自传《诗与真》中说,他这时构思还不能具体化,因为他还缺乏一件实事,一个小说的情节来做它的骨干。正在这个当儿,他从朋友的来信中听到他在莱比锡大学的同学耶鲁撒冷因失恋而自杀,这个消息象一道强光在歌德的眼前闪过。歌德说,就在这当儿,他找到维特的情节了。这时他的感受及书中要写的一切便迅速地从各方面集聚起来,构成了结晶的实体,正如容器中快将结冰的水,因极轻微的摇动即将变为坚冰那样,得到了直觉,《少年维特的烦恼》的构思很快在脑子里形成,他拈笔疾书,十几天就一口气写完全书。他回忆说,他象夜游病人一样,在几乎无意识的情况下写成了这本小册子。音乐家柏辽兹替贝让洁的《五月五日》诗谱乐曲,谱到收尾的叠句:“可怜的兵士,我终于要再见法兰西”时,猛然停住,再三思索,想不出一段乐调来传达这叠句的情思。过了两年,他在游罗马时,有一天失足落下河去,遇救没有淹死,爬出水时,得到了直觉,口里所唱的一段乐调就是两年之前再三搜索而不能得的。正是:“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文艺创作中,直觉使人扩大了认识的空间,因而是不可缺少的。

在理论创新中,直觉同样使人扩大了认识的空间,起着重要的作用。恩格斯在他从事长时间的自然科学与哲学关系的研究之后,曾于1873年5月30日写信告诉马克思:“今天早晨躺在床上,我脑子里出现了下面这些关于自然科学的辩证思想。”(《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14页)就是这一天在写这封信之前,恩格斯首先写了关于“自然科学的辩证法”这篇札记,把他清晨涌入脑际的思想记录下来。接着他以同样内容但更为明晰的思想写了这封信,兴奋地向马克思报告他所发现的“运动形式”这一新概念以及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的思想。众所周知的瓦特从水蒸汽冲开壶盖而直觉到汽的力量,从而发明了举世闻名的蒸汽机;伦琴从高压真空管造成的荧光现象而得到了直觉,导致X射线的发现;爱因斯坦关于时间空间的神秘莫测的概括是在病床上豁然直觉的,等等。直觉戏剧性地启迪人们的思维,使人扩大了认识的空间,放射出不可思议的诗意的光辉。

在日常生活中,直觉作为一种使人扩大了认识的空间的思维现象也到处可见。在人们对一个陌生人的评价中,在参观者对一幅名画的欣赏中,在学生对众多解题方案的选择中,在医生对患者疾病的诊断中,在指挥员对战场形势的判断中,在有经验的管理者的决策中……,无不有直觉的思维活动。总之,不论是科学家的“顿悟”,诗人、文学艺术家的“神来之笔”,军事指挥家的“奇谋”,思想战略家的“豁然贯通”都证明直觉作为普遍存在的一种思维现象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中都发挥着使人扩大了认识的空间的重要作用。

我们认为,知觉在认识中有重要作用,但绝不提倡直觉主义。直觉主义是一个主观唯心主义学派。它认为,经验和理性不能给予人们真实的知识,只有神秘的内心体验的直觉才是认识的唯一源泉,只有依靠它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其主要代表是法国的柏格森。直觉主义者认为,直觉就是创造,直觉的境界就是与上帝合而为一的境界。直觉主义的错误就在于用主观的直觉代替人们的认识和检验真理标准的实践,转向非理性主义,贬低理性认识的作用。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们对世界本质的认识过程,决不是什么脱离实践的一种内心体验的神秘的直觉,而是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性认识的过程。因此,直觉主义所说的直觉,同唯物主义所说的对事物直接反映的直觉是根本不同的。

综上所述,直觉是人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主动指向一定的目标作持续思考时,不受逻辑规则约束而在潜意识领域里发生的直接领悟到事物本质或内在意义的一种思维方式。直觉既不是从天而降、鬼使神差,也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坚实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实践基础,是人类认识活动中的一种普遍思维现象。对直觉在认识中的作用的分析与研究,需要大量的新成果、新事实来丰富和发展,它依赖于哲学和数理逻辑、心理学、模式识别、科学方法论、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直觉在认识中的作用的秘密的揭开,整个人类的思维水平将大大地深化。本文只是这种研究的初步尝试,更深入的研究有待广大哲学同仁的共同努力。

 

(原载《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1年第4期,录入编辑:乾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