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任何一种有价值的文化都应适应时代变化的需要,引领时代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文化的繁荣和发展,离不开对时代变化特点和趋势的清醒认识,自觉增强时代意识,并据此来确定文化发展的路径与方法。
增强文化发展的时代意识,需要我们从民族和世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使文化发展真正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进而提高中国文化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
如何增强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任何国家的文化都具有民族性和世界性,但在发展过程中,强调的重点可能不一样,带来的后果也不同:过多强调文化的民族性,可能使民族文化游离于世界文化之外;过多强调文化的世界性,又可能使民族文化丧失民族特色,乃至走向历史虚无主义。就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看,每个国家的文化要想在世界舞台上确立自己的地位,必须突出文化的民族性。丧失民族特性的文化,不可能有多大的影响。就此而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但是,并非民族性的任何坚守都会自然而然导致世界性。只有体现时代性的文化,才能真正增强民族性和世界性。一种文化只有反映时代脉搏、体现时代精神、回应时代呼声,才有其活力和生命力,才会产生世界性的影响。实际上,历史上有影响的文化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同时期赋予不同的时代内涵。如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历代都在讲,但先秦不同于两汉,两汉不同于宋明,不同时代有其不同的内容,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看,任何一种文化都要彰显其民族特性、切近现实、富有时代感。这是文化发展的规律。
增强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客观上要求传统文化实现现代转换。如何转换?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但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使传统文化面向时代、面向世界。因为现代文化本质上是开放性的、具有世界文明性质的文化,文化的现代性与文化的世界性是内在一致的。现代文化固然不能背弃传统,失去传统的文化是无根之萍,但继承传统并非简单延续传统,而是在保持原有文化特质基础上,使传统与时代发展相衔接,并充分吸纳世界文明成果加以改造和整合,以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可以说,现代文化是充分体现世界文明的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高度统一的文化。因此,文化的纵向转换是以横向转换为中介的。所谓纵向转换,就是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换;所谓横向转换,就是文化的民族性向世界性的转换。只有使传统文化不断具有世界性,才能使其具有当代性和现代性。这里所讲的横向转换并不是用文化的世界性来排斥乃至取代民族性,而恰恰是用世界性来提升和增强民族性。正是通过这样的转换,传统文化才会在迈向现代文化的过程中形成旺盛的活力。
如何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既需要我们主动加强对外文化宣传,也需要认真研究文化的世界需求。正像经济发展需要关注市场供求关系一样,文化走出去也要考虑供求关系。只有清楚了解世界文化需求,才能对文化怎样走出去有比较准确的把握。世界文化需求是多方面的,汇聚在一起便形成文化走出去的巨大空间。文化发展应当高度关注这些需求,给这些需求以有效的“供给”,为世界文明发展的需求贡献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对各种需求的满足程度越高,国外文化市场就越大,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也就越强。同样,国际上对我们的文化关注度越高,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也就越快。因此,中国文化走向世界需要敏锐的市场意识,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战略,采取相应措施。严格说来,文化走出去不等于文化输出去,不问需求的输出是盲目的输出,不计效果的输出是无效的输出。我们所讲的需求,是真实的世界性需求、时代性需求,这才是文化走出去的方向。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一个核心内容是讲好“中国故事”。历经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道路”、“中国经验”。讲好“中国故事”,主题是阐述好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作为一种成功的道路,内含着一种方向性、文化性的指引;作为一种创造性的经验,孕育着与其成就相适应的理念和价值观念。我们的文化发展不仅要强调其中的中国特色和中国元素,更要通过总结与升华,凸显中国道路、中国经验在解决时代发展和人类社会面临各种重大问题时的文化内涵和普遍价值。从另一个角度看,系统地将这些文化内涵和启示意义讲清楚,本身就是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这样的讲述,既让世界了解了中国,又使中国走向了世界。
讲好“中国故事”,必须注意讲述的方式。这同样有一个时代性的问题。我们不缺乏“中国故事”的题材,关键是如何讲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在这方面,应当树立明确的时代意识和世界意识,努力做到“中国立场、国际表达”。用外国人听得懂、易于接受的方式来表述,不断增强中国故事、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影响力,以利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如何赢得话语权?
是否具有话语权,是文化强盛与否的重要标志。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增强话语权。话语不仅仅是一个语言形式的问题,人们最先关注的往往是话语的内容。要让话语内容得到世界关注与认可,必须具有时代性,这就要求对时代和社会发展实践提出的新问题予以观照和解答,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发出我们的声音,提出我们的主张,在确立我们的立场、观点的同时让世界能够理解和接受。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我们不能处于失语的状态,应当主动占领话语制高点,赢得话语主导权。当然,话语的力量和影响不仅仅来自于思想内容,同时也来自于语言形式。采用何种言说方式来表达,直接影响话语的效果。在文化发展中,一方面我们不能跟着西方话语转,谨防掉入西方所设置的“话语陷阱”;另一方面又要在保持自己语言特色的同时,注意国际性的语言通用表达。尤其要针对不同文化或历史特点,对一些外国人的疑惑和思维盲区,以明白的语言和逻辑思路,将要表达的内容和信息融入真实情感之中,阐明我们的思想理念,以便于他们理解、接受并形成良性认知互动。
话语权通常是在文化交融、对话中实现的。要增强话语权,应当自觉参与文明对话,在对话中显示和提高中国文化的影响力。要使对话卓有成效,至少有两点是值得注意的:一是对话的话题。要从众多国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出发进行对话。通过对话,既可以使我们的文化吸收其他文化的进步元素,又可以展示我们的文化力量,提振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二是对话的着眼点。在对话中不能仅着眼于“求同”,刻意寻求对话双方立场、观点的一致性,也不能仅着眼于“求异”,重点放在不同文化的“划界”,还应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探讨与沟通,以寻求问题的合理解决。进行这样的对话研究,无论对理论还是实践都将大有裨益。由此,应当倡导用与现实的对话来带动不同文化间的对话。
(作者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今时代文化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研究”首席专家、北京大学教授; 2014年12月31日10:3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