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会议

国际价值哲学论坛在京召开

2015-07-05

  2015年07月01日10:02  来源:光明日报

由北京师范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哲学学院以及国际价值哲学学会联合主办的“变化世界中的价值观”国际价值哲学论坛6月6日至7日在京举行。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来自海内外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价值哲学与价值观对话”“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观与传统文化”“价值认同与价值观教育”四个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与会学者提出,不同价值观之间的相互融通和共识取决于价值观的对话,对价值观的研究也离不开特定的文化背景。吉林大学孙正聿教授提出从哲学本身看价值观研究、从人类文明看核心价值观、从实践观理解价值冲突。俄罗斯哲学学会副会长Alexander Chumakov认为当前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东方与西方之间,价值取向差异显著。因此,不同文化之间基于共同文明成果的对话将成为维持现代世界共同体存在的重要条件。美国波士顿大学曹天予教授认为当代价值对话,是在社会经济现实和旧有的文化观念间的错位所引起的特定语境中产生和展开的。

围绕核心价值观理论,与会学者阐释了其与唯物史观、价值体系的关系以及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李景源教授指出价值理论研究要取得实质性成果,就要从理论上总结近代以来核心价值体系变迁的经验、教训,准确把握历史观与价值观相互制约的基本事实,自觉地以唯物史观推进价值理论的研究。北京大学丰子义教授认为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理清价值体系建设与民族主义、文化相对主义、后现代主义之间的关系。在核心价值观内涵上,北京师范大学吴向东教授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我理解与自我建构,是社会主义根本的价值理想、价值原则和价值规范的统一,需要在与历史传统、与世界文化的广泛对话中,不断充实其内涵。

关于核心价值观实践,学者从中国现代社会建设、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规范三个方面展开讨论。复旦大学吴晓明教授认为目前我们面临最为紧迫的思想任务之一就是当代中国的精神重建,而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三者构成了其思想资源。

中国儒家文化在当今时代的变化及其对价值观的影响引起了学者们的热烈讨论。北京外国语大学韩震教授认为“和谐”是最具中华民族特色的核心价值观,同时也具有世界的普遍性意义。北京师范大学张曙光教授从“仁爱与自由”关系中分析了中西方文化的两大价值系统之间的对话与张力。在价值观与西方传统文化问题上,与会学者主要对西方伦理学中的概念和方法进行了阐释。价值观教育的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也成为本次会议探讨的重要议题。北京师范大学王葎教授认为人的存在与价值教育之间具有某种内在的、本体性关联:价值教育因人的存在而发生,人的存在随价值教化得以生长与扩展。(张超、张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