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项目库

关于聊城山陕会馆的研究

2022-04-10

  关于聊城山陕会馆的研究

  作者::程文艳、孙笑、杨瑞芳

  摘要:聊城有“千年古城,百年会馆”的称誉,古城是聊城,会馆是山陕会馆,山陕会馆是运河上一个璀璨的明珠。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历史的车轮总是无情的向前,大多数会馆都随着商人们的荣辱起落,消失在了运河的浪花中。但是从山陕会馆斑驳的痕迹中,我们仍旧能感受到曾经繁荣的景象。文章对聊城山陕会馆的历史进行介绍、对其中各个建筑特点进行论述,并探讨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传统建筑,在详细介绍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本文采用的方法是文献法,通过查阅网上的资料,对资料进行解读,并加以理解分析。

  关键词:聊城山陕会馆;历史沿革;建筑特点;文化体现

  聊城山陕会馆是清代聊城商业繁荣的缩影和见证,给后代人进行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一、山陕会馆的历史沿革

  聊城的山陕会馆,又称为关帝庙,位于山东省聊城市城区的南部,运河的西岸,从乾隆八年(1743年)到嘉庆十四年(1809年)一直处于建设中,才达到现今的规模之大。 山陕会馆建成后,历史上先后进行过8次扩建和维修。会馆东西长77米,南北宽43米,占地面积3311平方米。聊城山陕会馆是乾隆八年(1743年)山陕商人集资共同建立的供奉武圣关羽的神庙与商业会馆相互结合的古代建筑群。 从开始到建成一共耗费了66年,花费了白银约六万两。整个建筑包括山门、过楼、戏楼、左右夹楼、钟鼓二楼、南北看楼、关帝大殿、春秋阁等多个部分,一共有亭台楼阁160多间。聊城山陕会馆被称为聊城“八大会馆”之首,同时也是其中唯一保存下来的会馆。在中国现存的会馆中,聊城山陕会馆所体现出来的建筑雕刻和绘画技术在国内是极其少见的。1977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国务院将它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维修所用木材和工匠大部分也是来自陕西和山西,建筑风格体现着它们的地方特色。其建成后百余年间,每年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都演戏以娱神。

  二、聊城山陕会馆各建筑特点

  聊城山陕会馆由多个部分组成,会馆里的建筑各有特点,很好的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屋顶结构、雕刻技艺、色彩搭配都给人以强烈的震撼,下面让我们一起看一下会馆的各个建筑。

  1、山门

  

  

  (聊城山陕会馆山门)

  首先看到的是山门,是牌坊式的门楼,而且不是单独的一间,是三间,更增强了视觉震撼,其屋顶的结构是歇山顶式。这个门楼是用四根木质的方柱和四根圆柱支撑的。外墙中木质方柱的下面的柱础是石雕的麒麟和狮子,栩栩如生。这八根柱子上并不是单纯的石刻,六层如意斗拱镶嵌在上,显得金碧辉煌、巍峨壮观、富丽堂皇。牌坊下面分别是正门和两个侧门,皆为木质门。每扇门上都铺以铁箍和圆钉,门框均石头质地。石匾上是楷书阳刻“山陕会馆”四字,笔力遒劲。正门门框的中间雕刻着凤凰和麒麟,两侧刻的则是飞鹤彩云。正门和侧门中间的木柱上有对联一副,上联“本是豪杰作为,只此心无愧圣贤,洵足配东国夫子”;下联“何必仙佛功德,惟其气充塞天地,早已成西方圣人”。对联意在歌颂关羽,但也正好体现了会馆即是关帝庙的宗旨。左右侧门门框上雕刻有香炉、宝鼎、剑、棋、书、画、彩云、蝙蝠等。木刻透雕在山门的额坊上点缀着,上面刻了很多动物:大象在中间,狮子在左边,骆驼在右边,山水、瀑布、松树、人物等分布在额坊上。山门左右各有一折壁,上嵌石刻对联一副,左曰“精忠贯日”,右曰“大义参天”。在山门外左右两侧各有一座插旗座,上面刻画有龙凤图案,左为“大义参天”,右为“协天大地”。旗帜在空中飘飘扬扬,为会馆增添了几分活力。

  2、戏楼

  

  (聊城山陕会馆戏楼)

  大殿的正对着的是戏楼,在戏楼的后面有一条通往外面庭院的小路,是一条甬道,砖雕垂花门罩给甬道的入口增添了几分色彩。罩上方有石刻匾额“岑楼凝霞”四字。甬道左右两边各有一个石刻照壁,左边雕刻的是丹顶鹤与苍松,右边雕刻的是梅花鹿及花草。在山门与戏楼之间,有连接二者的遮雨过楼,顶部为单檐硬山式。二重檐两层台楼是戏楼的独特结构,屋顶是歇山式的山顶,并且从左右各自出歇山,形成十字翼角,瓦片是绿黄两色的琉璃瓦。戏台的前面是独具个性三间台口敞开式结构,5块透雕木质额枋是在屋檐下面,“福禄寿”三星这个广为流传的故事位于中间,三星两旁雕刻的是龙、花卉和人物等图像。4根柱子均为石雕,上刻楹联。内联写的是:“宫商翕奏,赏心是金榜题名,洞房花烛;扮演成文,快意在坦道骏马,高帆顺风。”外联写的是:“结五万春花,奏雅宣和,无戾风骚称杰构;谱大千秋色,镂金错彩,有裨世教即奇观。”戏台里侧,有迎屏将前台与后台隔开。屏上画着的不是普通的牡丹花之类的,而是4幅大型花卉,种类繁多。两旁的木柱上刻有阳文楹联:“响遏行云,一曲笙簧欣乐利;歌翻白雪,八方舞蹈荷升平。”屏上方悬挂着木刻匾额“云霞绚采”。戏台的前台两侧为八字形折壁,折壁上各镶有石刻工笔图画。左为“海市蜃楼”,右为“天台胜景”。戏台藻井,彩绘着团鹤祥云,似寓有福比天高之意。戏台的复台结构并不常见,在平常的建筑中少有。戏台独特的结构不仅让它能与北京颐和园中的德和园大戏台相比毫不逊色,而且跟故宫的淑芳斋戏台都能争个高低。

  3、夹楼

  

  

  (聊城山陕会馆夹楼)

  位于戏楼两侧,与戏楼连为一体,为两层3间的单檐建筑。中间一间屋顶高起,下有拱门内外通行。门上各有石雕匾额一方,左为“对岳”,右为“望海”。两侧小间的二楼都开有东向圆窗。这里是当时演员们的休息室,就像如今的影视演员的化妆室。在这里的墙上仍然可以看到各个时期的演员写下的一些抱怨的话语,通过这种方式发泄自己的不满,缓解自己的情绪。还可以看到演员们在墙上写下的关于京剧、戏剧等多个传统曲目。

  4、钟鼓楼

  

  

  (聊城山陕会馆鼓楼和小庭院的雕塑)

  钟楼、鼓楼南北对称,分列于夹楼外侧。均为单间二层重檐歇山式楼阁式建筑。楼4面共有12根方形石柱,房面上是灰瓦,墙面雕刻有脊兽。左边的楼是钟楼,二楼的楼门口朝着南边,门框上刻着的“振聋”二字。两侧的柱子上雕刻着“其声大而远,厥意深且长”。右边的楼是鼓楼,二楼的楼门口朝向北边。其门框上刻着“警聩”二字,两侧的柱子上刻着“当知听思聪,岂可耳无闻”。钟楼和鼓楼的楼下都有一个小院子,我们去的时候正值深秋,院子里的被落叶覆盖,钟楼的院子里还有两座石像。有个圆形门与外界相通,这个圆形门让人有身在江南水乡的感觉,感受到了一种闲庭信步。

  5、庭院

   

  

  (聊城山陕会馆庭院和古槐)

  中央有一条平直的石板路,路两边各有一株百年古槐。在庭院大殿台阶的两侧有两座石狮子像,石像栩栩如生。石像的底座四面雕刻佛教八大法宝,前为剑、杵;左为伞、塔;右为铃、钹;后为印、铂,用以驱妖避邪。须弥座上边雕刻着很多东西:动物(鹿)、植物(石榴)、瓷器(花瓶)等,雕刻这些的原因是取其多子多孙、和和美美、平平安安之意。下部前为牡丹、左为荷花、右为梅花、后为菊花,意为四季吉祥。这对石狮,左面脚踩绣球者为雄狮,右面脚踏幼狮者为雌狮。据记载,这对石狮从山西精凿细刻而成,耗银633两。石狮这个建筑也因为其自身的寓意受到民间的喜爱,但因为其分量太重,因此只会出现在宗庙或者县衙这种具有代表性的建筑门前,因此也体现出这些建筑的权威性和庄严性。

  6看楼、碑亭

  

  (聊城山陕会馆碑亭)

  看楼位于庭院南北两侧,各五间,很宽阔。房面为灰瓦卷棚顶,是古代人看戏、饮茶、谈生意的场所。看楼旁边额枋上下较宽,各绘有日出、龙虎、瓜果和人物图案。碑亭在看楼的旁边,每一碑亭各竖有石碑4幢,壁碑2块。立碑通高均为6.2米,宽1.2米。上为盘龙碑幅,下为趺龟做碑座,在碑上有许多的资料:上面记载了聊城山陕会馆修建的历史,在碑的背面,这上面则写了各大商号和会馆的名称,以及为会馆修建所捐赠的钱的数量。在南面的一块碑还有乾隆时期所刻的地契,上面详细记载了山陕会馆买地、买时的价,是后代人研究晋商思想的重要文献,为后代人了解山陕会馆留下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7、大殿

  

  

  (聊城山陕会馆大殿)

  会馆的中心建筑,前后左右共6殿,均面阔3间。殿与殿之间的山墙皆分立。正殿房面高于南北配殿。复殿为悬山顶。正殿亦称关帝大殿,殿前有方形石柱4根。石头柱子上刻着联是歌颂关羽的,写的是:“伟烈壮古今,浩气丹心,汉代一时真君子;至诚参天地,英文雄武,晋国千秋大丈夫。”外联为行楷阴文:“非必杀身成仁,问我辈谁全节义;漫说通经致用,笑书生空读春秋。”四根柱子上刻有三块独特的木雕,刻有八仙人物和老子的是在中间的柱子上。左边刻有“神仙传”故事。右边刻有“行孝图”,为中国古代二十四孝中的几个故事。上方的额画着6幅《西游记》故事工笔画,12朵木雕的牡丹花做装饰。檐廊正中,悬有木质阳文匾额“大义参天”4字。正殿献殿内原为摆放供品,聚会议事的处所。殿内正上方悬“富国裕民”木质匾额。

  献殿后面为过廊,并与南北配殿中献殿后面的过廊相通。南北跨院是连接内外的桥梁,沟通了内部和外部,门外侧各有石刻横匾一方,南曰“南极”,北曰“北拱”。在过廊后面的就是复殿,在它的里面还有暖阁,关圣帝君、关平和周仓这三座巍峨的雕像就被供奉在里面

  

  (图中供奉的是关圣帝君、关平和周仓)

  正殿的南面是南北配殿也叫文昌火神殿,这是当年众商们祭祀文昌火神的处所。四根石雕檐柱侧面分别刻有仙鹤祥云的花卉图案,正面刻有楹联。内柱上刻有阳文颂“文昌帝君”:“气本似珠,看午夜光分奎壁;功原济水,居离宫位按丙丁。”外柱上刻有阴文颂“火神”:“位南天以居尊,神焰荧荧临斗柄;邻北极而宰化,星精朗朗俯魁垣。檐柱上方雕刻有7只芦雁和菊花他们首尾相接、神态各异,两侧各分别刻有梅花、荷花、花瓶、大香炉和茶壶。檐廊的正中悬有木质阳文匾额“风时浪恬”一方。

  

  (财神)

  献殿后面的复殿内供有文神和火神王灵官,殿正门上方悬有“天开文运”木质匾额。正殿的北面是北配殿,也叫“财神殿”,与文昌火神殿形成南北对应之势,是当年众商们祈祷发财的地方,它的内部也是有献殿和复殿。内柱上刻有阴文颂“大王”:“德兆阜财,萃万国,物化天宝;行以利涉,庆一时,海晏河清。”外柱上刻阳文颂“财神”:“位津要而掌财源,万里腰缠毕至;感钱神以成砥柱,千秋宝载无虞。”檐柱上方有3块木雕的额枋,有6只飞雁和1座城堡刻在中间的一块上,两边分别刻有鼎、花瓶、香炉和石盒。檐廊正中悬有“功司利济”一方木质的阳文匾额。供有财神赵公明和水神金龙四大王谢绪神像是在献殿后面的复殿,殿正门上方挂的是“万世永赖”木质匾额。

  8、春秋阁

  

  (聊城山陕会馆春秋阁)

  为会馆最后面、最高大的殿宇。走进了春秋阁,也就是走到了为会馆的最后面、其实在这座会馆里这里才是最高大的殿宇。其中最欣赏的是这座阁的木刻透雕,雕饰人物和牡丹、金瓜、花卉等。还有这座春秋阁的“接步”“登阶”四个字,也写尽了人的一生的境界。面阔3间,上下2层,单檐歇山,灰瓦覆顶,斗拱抬梁式结构。4根木质檐柱在阁前廊下,木刻透雕是前廊额枋的最主要特点,上面雕饰着人物和牡丹、金瓜、花卉等。庭阁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座望楼,上下各一间,两望楼券门上各有扇形匾额一方,南曰“接步”,北曰“登阶”。春秋阁过去也是供奉“关帝”的处所。大幅关羽画像原来挂在一楼的大厅里,有关羽生平故事木雕连环人物群像挂在二楼的大厅里,但是目前现已失存。目前,二楼西墙上仍保留着关羽全身阴线雕石刻一方。楼上中间的脊檩上有两行朱墨字:“大清嘉庆八年癸亥九月壬辰补建春秋阁3间,于十一日卯时上梁大吉。信士:山陕众商閤会等同心沐手谨志。” 可见,春秋阁是在会馆创建后60年兴建的。

  三、聊城山陕会馆的传统文化体现

  前边我们对山陕会馆的历史发展以及其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就具体阐释一下山陕会馆的建筑装饰有哪些特色鲜明的传统文化的体现。

  建筑装饰手法

  聊城山陕会馆的建筑装饰手法多样,大致是木雕、石雕、砖雕、彩绘以及楹联匾额

  1、木雕。木材取材简单且易于加工,在我国古代建筑中一向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在会馆各色雕刻中,木雕饰大量出现于额枋、梁柱、门窗、藻井之中。聊城山陕会馆的木雕还结合了山东本地的特色,与山东的民风民俗相辅相成。有浅浮雕、深浮雕、透雕、圆雕,其中大多是透雕。同时,木雕与彩画又进行了有机结合,很好地起到了装饰建筑的作用。

  2、石雕。山陕会馆中的石雕是主要装饰手法,并且是把山东民居和山西石雕两者的特点结合起来。石雕装饰已成为建筑综合体中最具特色的装饰形式,其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都相当高。会馆内的石雕装饰数量大而且种类多,其装饰面积和数量在所有装饰手法中位居第二,是仅次于木雕的重要存在,多分布在外墙、柱基、栏杆、牌坊等地方。其雕刻技法与木雕类似,包括透雕、圆雕、线雕、深浮雕、浅浮雕等多种形式。

  3、砖雕。砖和石一样,本是建筑材料的一种。同理,砖雕也是在模仿石雕的基础上出现的,也成为了一种建筑装饰方式。有些砖雕不仅起到装饰作用,还发挥了砖块作为建筑材料的本职功能:构成建筑主体。砖块虽然取材麻烦一些,但因为质地坚硬、防腐、防火、防水等优点,成为又一雕刻装饰材料。随着砖雕技术的不断成熟,同时又受到山西民间装饰特色的影响,会馆中砖雕不仅用量大而且与其他建筑构建结合起来,同时发挥着装饰和建筑主体的作用,这也成为会馆建筑中独特的装饰艺术。会馆内的砖雕多分布于门楼、照壁及柱础上面,虽然山陕会馆内的砖雕比不上木雕和石雕数量多、体量大,甚至也没有木雕和石雕精美,但砖雕仍然是会馆装饰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展现出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

  4、楹联匾额和彩绘。用以标记建筑名称和意义的楹联和牌匾同样是会馆装饰特点的重要体现。楹联匾额的材料主要是木头和石头,都是以雕刻、彩绘或两者结合的形式来增强文本。除文字外还有精致的配饰雕刻,真是精益求精。另外,在文风主导下诞生的、文人墨客所继承和发扬的“士流园林”这一特殊形式也体现在会馆的装饰当中。这样的楹联匾额不仅有装饰功能,也给建筑增添了文化底蕴。彩绘从隋唐开始就大量应用于建筑装饰,多在建筑的门窗、额枋、梁柱等木质构件上进行绘制,可以说是中国独有的建筑装饰形式。会馆的彩绘装饰充分地将利用彩绘与木雕结合起来,不再单纯地以平面的形式出现,而是根据木雕的造型和流线配置色彩、线条走向,呈现出极佳的艺术效果。虽然经历千百年的风霜雨雪后,彩绘已经失去了它的色彩,但我们仍然能从其残存的颜料中看到它们往日的神韵。

  建筑装饰题材

  聊城山陕会馆的建筑装饰题材向来以丰富著称,并且在我们研究清代建筑史和工艺美术的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装饰内容以逼真的人物、动物和植物等题材为基础,同时运用大量楹联进行对比和渲染。因为山陕商人经商过程中注重与自然、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所以在装饰中就将自然界里的花草瑞兽等与人类社会中的人事典故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也可以说这是两种文化符号:“士”的文化符号以及“商”的文化符号。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是封建社会的主流文化,士人阶层自然将儒家学说奉为圭臬;出资建设山陕会馆的虽是商人,但仍旧把士族儒家文化当作教育、生活最重要的准则。同时,商人重商的本性也不是士族儒家文化能够完全抵消掉的,在山陕会馆的建筑装饰中也有着明显的体现。

  (三)建筑装饰的文化内涵

  1、地域特色。因为山陕会馆是一个同乡会馆,所以山陕地区人们的思想以及形态等地域特点被整合到会馆的建筑结构和装饰结构当中。聊城山陕会馆的建筑与装饰以烘托故乡的地域气氛为主题,通过建筑布局、建筑用材、建筑装饰等多个方面营造出一种乡情环境,表达了同在山东异乡的山陕商人对家乡的向往,同时向世人展示了会馆主人的家乡文化。这些在异地经商的人们,在精神上是空虚的,他们需要神灵的保护。因此山陕商人们在会馆内供奉他们所崇拜信仰的神灵。信仰、崇拜关公的精神,已经成为晋商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除了仁义礼智信五德俱全的关公,因为山陕商人注重漕运、依赖运河,所以作为漕运河道保护神的金龙四大王也是山陕商人精神信仰的重要内容。这一点在聊城山陕会馆中的“金龙四大王行碑”中有着极为鲜明的体现,同时这也是聊城山陕会馆的特色。而附祀的增加,则包含了山陕商人追求全面或多方面发展的进取性。

  2、德育教化。山陕会馆的建筑装饰内容,多带有强烈的的伦理色彩,极具传统道德方面的“说教”意味,能够起到日常教化、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会馆中许多建筑装饰的主题和内容除了具有德育教化的作用外,还反映了建筑及其使用者的意志和追求。比如告知世人山陕商人信仰关公的仁义礼智信,向世人展示山陕商人是有着极高的道德修养的、守信用、重仁义的商人,以便于提高山陕商人的可信度、提高山陕商人做生意的成功率。钟楼的楼门门楣上方镶有石刻匾额,上书“振聋”。两侧石柱上阴刻有楹联:“其声大而远,厥意深且长。”鼓楼的楼门门楣上同样镶有石刻横额,上书“警聩”。两侧石柱上阴刻有楹联:“当知听思聪,岂可耳无闻。”根据周均美先生《中国 会馆志》的观点,“振聋”“警聩”不仅仅是对钟鼓之声的描绘,而是让世人知晓山陕商帮有着振聋警聩的气势。“其声大而远,厥意深且长”也有宣扬山陕商帮营商有术有德的美名远近闻名的意思。装饰艺术体现了德育文化,山陕会馆的建筑装饰,很好地体现了山陕商人尊崇仁义礼智信忠孝悌的德育信仰。

  3、商人本色。商人大多喜欢富丽堂皇、精美华丽的建筑装饰风格,山陕会馆中有不少斗拱、藻井、彩画等多用于明清宫殿寺庙中常用的建筑。清代是一个等级极度分明、制度极度森严的朝代,而山陕会馆却呈现出了如此讲究繁杂的建筑装饰特色,其精美程度丝毫不输王公贵族的私宅。这一点其实正是商人喜好铺张繁华、繁缛喧嚣审美情趣的体现。同时,也是受商人强大经济实力、社会奢侈之风影响。但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商人试图通过宏大的会馆和豪华的装饰来展示自己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影响力,为商帮在客居地形成文化震撼穿透力,减少自己外来人的自卑感、增强自己的归属感和本土文化自豪感;同时也是与传统的“贱商”观念抗争,希望能够提高商人的社会地位,改变世人传统的“重农轻商”、“士农工商”中商人排最后、商人地位最低的观念,以及清代商人求上、求学、求财、求富、求禄,讲究诚信、讲究进退、讲究门面的理念在现实中的具体表现

  4、宗教信仰。装饰能够起到修饰美化作用,使其更加美观。我们也可以说,装饰其实就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修饰,它体现了人们对生活、对未来的一种美好期盼和心愿。因此,山陕会馆中的装饰不仅仅是山陕商人的自我装扮、理想与文化的积淀,同时也是内在与外在、主观与客观两个世界的连接。“艺术不会纯粹为了艺术而出现。”装饰艺术是商人以宗教为基础的跨信仰文化,是他们虔诚的精神信仰世界的载体。当他们离开家乡,来到另一个省份,面对着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要与这么多的陌生人打交道时,我们可以想象的到这些背井离乡的商人们的心理世界是多么的空虚。这种空虚需要补偿,他们的困惑和无助需要释放。为了补偿这种空虚、释放这种困惑和无助,山陕商人们求助于超自然的力量,并且很好地找到了精神安慰和精神释放的工具。这就是宗教信仰的力量。山陕会馆的建筑装饰是一种观念艺术,表现了山陕商人的极端宗教文化,可以说是山陕商人宗教文化的大熔炉。在山陕商人简单的心理世界里,只要家人平安、事业有成、生活顺遂,这世间就没有什么是不能相信的。

  结语

  会馆,明清时期都市中由同乡或同业组成的封建性团体。从明代前期开始算起,北京芜湖会馆建于永乐年间,并且是作为目前为止人们所了解到的建立最早的会馆而存在着。嘉靖、万历时期,会馆非常的兴盛和繁荣,尤其是清代中期,会馆几乎遍及各个兴盛繁荣的地区甚至到某些乡镇地区,可见当时会馆是当时的潮流。明清时期聊城地区汇集了数量极多的商贾,东关运河沿岸有所谓的八大会馆,有山陕会馆、江西会馆、苏州会馆、赣江会馆、武林会馆,其中山陕会馆是唯一一个保存到今日的会馆建筑。聊城山陕会馆是历史上聊城商业发达、经济繁荣的见证。它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融中国传统儒、道、佛三家思想于一体。馆内现在总共有十九幢石碑,尽管现在保存良好,但也是经过多年连续的重修才有现在的面貌,石雕方檐柱有三十根,精密木质额枋有四十二方,其中有浮雕和透雕两种类型。作为柱础的石雕有十二座,石刻画有十二幅。柱础有上百幢,每幢上几乎都雕刻着花鸟等纹饰,尤其是木柱、石柱、匾额上所雕刻的对联、文字,各种字体都有。它在各种材质上的雕刻艺术和绘画工艺堪称中国建筑艺术的精品,对于研究中国的古代各种建筑、商贸、戏剧、运河文化、书法、绘画、雕刻艺术的历史以及清代资本主义萌芽因素的产生具有很高的参考资料的价值

  由于长期自然风化、雨雪侵蚀及门前道路通行等影响,部分聊城山陕会馆建筑物地基下沉,墙体酥裂倾斜,顶部房脊出现裂缝,屋顶的板瓦、筒瓦大部分龟裂断裂,出现漏雨等现象,对建筑木结构造成了破坏性影响。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并拨付维修经费,实施山陕会馆总体修缮工程。2014年3月正式开始整体保护维修工程,分期实施,当年已经完成了三大殿的保护和维修,2016年,山门、戏楼、钟鼓二楼、南北夹楼的保护维修工程正式开始。山东省在文物维修保护工作中首次运用了琉璃件化学防护与复原技术,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是此次维修中的一大亮点。

  对于聊城山陕会馆我们不仅了解到了建筑特点和历史发展,更进一步的体会到了传统建筑中孕育的文化内涵,给后代人了解先前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同时聊城山陕会馆也给我们启示,对那些由于外力原因所造成的建筑的破坏,我们应该积极做好修复工作,保护前人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刘琳琳. 《明清山陕会馆装饰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7

  赵鹏飞. 《山东运河传统建筑综合研究》[J].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2

  王新贵. 《邮票上的关帝庙—山陕会馆》[J].中国集邮报,2012

  周菲菲. 《聊城山陕会馆的建筑形制探研》[J].网络财富,2010

  王冲. 《故里鲁西奇观记—记山东聊城山陕会馆》[J].作文成功之路(高中版),1997

  宫东海. 《聊城山陕会馆建筑装饰艺术文化内涵解读》[J].建筑与文化,2015

  崔若健. 《明清时期会馆建筑的装饰艺术特色及其文化学释义—以山陕会馆建筑为例》[J].艺术百家,2018

  骆平安. 《论社旗山陕会馆建筑装饰艺术文化的传统德育内涵》[J].安阳师范学院报,2003

  周长超. 《感受水城风情 体味历史古韵》[J].走向世界,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