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项目库

聊城山陕会馆建筑装饰艺术及其文化意蕴初探

2022-04-10

  聊城山陕会馆建筑装饰艺术及其文化意蕴初探

  作者:张玉欢  于潇 万晓萌 陈红 白玛群措

摘要:

  会馆是一种独特的社会组织形式,以特定信仰为载体,以联结乡谊为目的,明清两代商帮群体在他乡建造的会馆是当时商业繁荣的重要标志,山东聊城的山陕会馆便是其一。聊城山陕会馆装饰艺术风格汲取宫廷建筑装饰精华与民居建筑装饰特色,巧妙的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同时,聊城山陕会馆建筑装饰还包含了多样的地域性特色,展现出独特的装饰艺术风格,研究聊城山陕会馆中的装饰艺术以及它蕴含的文化内涵,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基于此,本课题以聊城山陕会馆为研究对象,结合历史文献、现存实物及大量碑刻资料,进行实地调研,考证和分析会馆的建筑装饰,搜集关于会馆的历史材料和相关文献,摒弃对建筑装饰内容的赘述,论述聊城山陕会馆建筑装饰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并深究建筑装饰背后的思想文化内涵。本文将从聊城山陕会馆的建筑概况和时代背景、装饰艺术以及装饰艺术背后的文化意蕴三个层面展开阐述。

  关键词:聊城山陕会馆,装饰艺术,文化意蕴

一、聊城山陕会馆建筑概况及其建筑装饰的时代背景

  对于聊城而言,它的深沉、厚重之处,应该从“山陕会馆”说起。山陕会馆俗称关帝庙,是乾隆八年山陕商人集资合建供奉武圣关羽的神庙与商业会馆相互结合的古代建筑群。聊城山陕会馆为聊城“八大会馆”之首,也是其中唯一保存下来的会馆。这所会馆团结了秦晋地域的商人和众多的行业商,在互通商情、维护同乡和同业商人利益、调解商业纠纷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五个多世纪里,山陕商人从盐业起步,发展到棉、布、粮、油、茶、药材、皮毛、金融等各个行业都能雄踞一方。同时,山陕商人依托故里,扩展到全国各地的关隘重镇和商埠都会,从内地贸易开始做起,直到把贸易扩展到外蒙古、俄罗斯、朝鲜等邻近国家地区。在中国现存的会馆中,聊城山陕会馆其建筑雕刻和绘画艺术国内罕见,对于研究中国的古代建筑史、商贸史、戏剧史、运河文化 史、书法、绘画、雕刻艺术史以及清代资本主义萌芽因素的产生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重大意义。

  (一)聊城山陕会馆概况及其建筑风貌

  聊城山陕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是山西、陕西的商人为“祀神明而联桑梓”集资兴建的,从开始到建成共历时66年,耗银9.2万多两。会馆东西长77米,南北宽43米,占地面积3311平方米,整个建筑包括山门、过楼、戏楼、夹楼、钟鼓二楼、南北看楼、关帝大殿、春秋阁等部分,共有亭台楼阁160多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聊城山陕会馆是历史上聊城商业发达、经济繁荣的见证,它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融中国传统儒、道、佛三家思想于一体。馆内现存有历年重修大小碑刻十九幢,石雕方檐柱三十根,浮雕、透雕的精密木质额枋四十二方,作为柱础的石雕狮子、大象、麒麟等十二座,照壁、折壁人物、花鸟、山水等石刻画十二幅,上百个柱础上刻有花草、鸟兽等装饰,尤其是木柱、石柱、匾额上所刻楹联、文字,正楷行书兼备。聊城山陕会馆是清代聊城商业繁荣的缩影和见证。整个建筑布局紧凑,错落有致,连接得体,装饰华丽,堪称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它的石雕、木雕、砖雕和绘画工艺更是中国建筑艺术的精品。在全国现存的会馆中,聊城山陕会馆的建筑面积不算很大,但是其精妙绝伦的建筑雕刻和绘画艺术却是国内罕见。会馆按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的基本格局排列各组建筑,强调中轴线两侧均衡对称,突出中轴线上建筑,通过屋顶的形式、面阔进深的大小、艺术构件雕刻的繁简等来区分建筑的主次级别,从山门到春秋阁三个院落逐渐增高,错落有致,各单体建筑互相连接布局紧凑。

  (二)聊城山陕会馆建筑装饰的时代背景

  隋唐以后运河文化逐渐形成,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明、清时期,流经聊城段的运河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其漕运成为整个国家重要的经济命脉,会通河段的聊城是这条经济命脉上连接南北的重镇,由此“成为‘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属运河九大商埠之一”[1]。由此也带来了聊城400多年的繁荣。于是,各地商人纷纷在这里修建会馆,聊城山陕会馆坐落在城南运河西岸,东向面河而建,是客居聊城的山西、陕西两省商家集资修建的一处会馆与神庙相结合的古建筑群,它既是谋求公益的组织又是同乡集会议事、图宴客娱乐的场所。

  对于聊城山陕会馆建筑装饰艺术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外乎以下三点。首先,明清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山陕商人的经济实力有了提升,这使得他们有能力去在山陕会馆建筑的装饰细节上投入大量的财力和物力。其次,当时科技、艺术和文化事业快速发展,既有了将装饰技法变为现实的技术水平,又具有一定水平的艺术修养,还有文化水平的提高和文化事业的发展,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聊城山陕会馆精致的装饰艺术的诞生。再次,是儒家、道家、佛家等多元文化因素融合的结果。宗教对艺术所产生强烈的影响,是特定历史时期背景下的一种文化现象,聊城山陕会馆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正是当时儒道佛三家融合的时代背景,才造就了将三者因素有机结合的聊城山陕会馆建筑装饰艺术。总之,在以上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聊城山陕会馆才能够美轮美奂,技艺精湛,成为中华文明的瑰宝。

  二、聊城山陕会馆建筑装饰艺术透析

  (一)装饰形式

  聊城山陕会馆是聊城运河文化滥觞和繁荣的产物与见证,聊城地区运河沿岸曾立有江西、苏州、赣州、武林、山陕等八大会馆,其中只有山陕会馆保存完好,聊城山陕会馆装饰别具一格,尤其以精巧的石雕、精致的木雕、精美的砖雕、优美的彩绘、大气的楹联与额匾见长。

  1、石雕

  山陕会馆建筑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民居建筑,又具有商会娱乐性质,因此更讲究气派,为显示其商帮财力雄厚追求华丽之感,石雕必不可少。石雕艺术遍布整个建筑群,木柱下的石柱础、房屋下的石台基、台基周围的石栏板、照壁底座、各种石雕小品以及石碑装饰等均有石刻装饰。它采用平面浅浮雕、弧面浅浮雕和高浮雕的形式,既有晋地雕刻粗犷雄浑的神韵,又有清代雕刻细腻流畅。

  (1)栏杆石雕

  栏杆按照形式可分为普通栏杆、寻杖栏杆、坐凳栏杆和鹅颈椅四类,最为常见的是寻杖栏杆,主要由寻杖、云拱、华板、地袱等构件组成。聊城山陕会馆栏杆为寻杖栏杆,主要位于三大殿柱廊前,如图一,其主要装饰部位在寻杖和华板、抱鼓石之上。雕刻形式多样,主要为深浮雕、浅浮雕和线刻。雕刻题材也十分丰富,三大殿前的栏杆华板上,每块均雕有不同场景的浮雕,有送子观音图、吉祥如意图、鲤鱼跃龙门图、松鹤延年图、三羊开泰图、竹松贺岁图、送财童子图,雕刻十分精致且生动活泼,颇具民间特色,富有生活情趣,如图二。

  

  (图一)

  

  (图二)

  (2)石雕小品

  

  

  建筑庭院之中往往放有仪饰类物件,例如宫廷建筑中常见的华表、日晷,坛庙建筑中的天心石、渎山,宗教建筑中的造像碑等,这些都属于建筑小品。聊城山陕会馆建筑庭中石雕小品有石狮、石兽、旗杆、石碑。聊城山陕会馆中的石狮位于大殿正前方中轴线两侧,比起传统的放于大门门前更多了几分气势,也说明了聊城山陕会馆兼具祭祀功用。石狮总高3.25米,由底座、须弥座、石狮三部分组成,雄狮在北,雌狮居南。雄狮右爪下踏一只绣球,象征权力;雌狮左爪下卧有一只活泼的小狮子,象征子孙兴盛,雄狮威严,雌狮慈爱,如图三和图四。

  2、木雕

  木工是建造中国传统建筑的最主要工种,古代称之为“梓匠”,正如《墨子·节用中》中所述:“凡天下群百工,陶冶梓匠,使各从事其所能。”以及赵岐注:“梓匠,木工也。”[1]聊城山陕会馆是民间大型砖木结构建筑,也是山陕商人显示其财富实力的绝佳形式,其木雕种类及数量的丰富程度不言而喻,再加上清代的雕刻技艺日臻成熟,使得木雕成为聊城山陕会馆中最为精彩的装饰构成部分,雕刻手法之娴熟,雕刻题材之广泛,雕刻形式之多样都使得整体建筑呈现富丽堂皇之感,成为不可多得的建筑艺术瑰宝。

  (1)额枋木雕

  

  聊城山陕会馆木雕主要位于小额枋和穿插枋之上,戏台、关帝大殿、春秋阁等建筑均有分布,如图五,其雕刻手法有透雕、镂空雕、高圆雕、高浮雕,其中透雕、镂空雕、高圆雕木质额枋18块,高浮雕额枋46块,高浮雕穿插枋 36块。


  [1]陈炜,史志刚:《地域会馆与商帮建构—明清商人会馆研究》[J],载《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02。

  

  (2)斗拱木雕

  斗拱是由斗形木块和肋形曲木层层叠罗而成的一组组的安装在柱和梁之间的结构构件,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斗拱的种类颇多,聊城山陕会馆中具有木雕装饰的斗拱为如意斗拱形式,山门之上雕刻最为细致华丽。斗拱由斗、拱、翘、昂组成,聊城山陕会馆建筑的斗拱木雕艺术主要体现在如意斗拱的昂上,昂嘴雕刻成张口龙头,眼睛呈卷云状,鼻子上翘,大气美观;还有仪态端庄的凤头,较龙头更多了几份柔美,生动形象。一组斗拱称为攒,一攒斗拱通常由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构件组成,纵横交错,层层叠叠,构成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奇观,聊城山陕会馆的山门之上为六层如意斗拱形式,更是美轮美奂。如图六。

  

  (3)门窗木饰

  

  门窗是民居建筑木雕装饰重要的装饰部位,聊城山陕会馆的木雕装饰主要位于垂花门、隔扇门、长窗之上。聊城山陕会馆中的垂花门主要为悬山式结构,垂花门的雕刻部位主要集中在花板、花罩、垂莲柱上,且雕刻精美。花板上多为浮雕形式,雕刻抽象的几何图案,花罩上则更倾向于使用蔓草或云纹等曲线形装饰以适应整体造型,垂花柱柱身有方形和圆形,雕有神态各异的龙头、宝器、拐子龙纹,柱头上雕有四季花、莲花,含苞待放的莲瓣头是其最典型的形式。如图七。

  3.砖雕

  砖雕是用凿和木锤在砖上雕刻花卉、人物等简单图像的艺术,也指用砖雕刻成的工艺品。聊城山陕会馆采用了大量的砖雕,会馆内的砖雕与各种建筑构件相结合,即提供修饰美化作多分布于门楼、照壁及柱础上面,图案内容则以吉祥花纹样,荷叶等花草为主,寓意吉祥如意等等。

  

  

  (1)在会馆内的照壁等地方,镶嵌其上的砖雕垂莲花罩等,运用浮雕、透雕、线刻等多种雕刻技法,将花肥叶茂的莲,荷花等雕琢得既精美典雅又大气华丽,与周边的石雕和木雕遥相辉映,相得益彰。如图八、图九。

  (2)会馆主体建筑大殿内的柱础也雕有花卉、宝瓶图案,采用简洁大方的线刻技法,精雕细琢,在细节上下足功夫,画面精美绝伦,与整个大殿建筑融为一体,相互照应。虽然会馆内的砖雕装饰在数量和精美程度等上较木雕和石雕稍显逊色,但却是整个建筑群中不可或缺的点睛之笔,在很大程度上显示出聊城山陕会馆建造时代浓郁的文化涵养和地方特色。如图十。

  

  4.彩绘

  彩绘多在建筑的门窗、额枋、梁柱、斗拱等木质构件上进行绘制装饰,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独具特色,别具一格的装饰形式。聊城山陕会馆的彩绘装饰也有利用彩绘与木雕的结合,突破传统意义上的平面彩绘出现的方式,根据木雕的造型和流线描绘色彩和线条走向,呈现出浑然天成,栩栩如生的装饰美化效果。虽然山陕会馆的彩绘已随千百年的风吹日晒褪下颜色,失去了一定的风采,但在残存的颜料和人们精心修缮的背后,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聊城山陕会馆当年的风采神韵。

  (1)在会馆内的戏楼上的彩绘精美,看上去好像彩霞一般,在戏楼的天花板,以蓝色为背景,描绘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白鹅,房檐上蓝白色彩生动,两侧饰以飞龙、花卉、人物,栩栩如生,寓意吉祥,在迎屏上部的木刻匾额上,有“云霞绚采”四个大字更衬托出彩绘的精美程度,戏楼上彩绘丰富,将戏台衬托出,更能吸引到观戏之人的视线。如图十一和十二。

  

  

  (2)山陕会馆运用了大量佛教和道教中的故事、形象,作为装饰题材,描绘“八仙过海”“福禄寿三星”等故事,这些故事描绘采用了木雕,通过彩绘的渲染,木雕上面色彩丰富,将故事体现的淋漓尽致,更加生动形象,让观看之人一览无余,又能深刻明白故事之意,对人们有着教育意义,更有吉祥如意,大吉大利的寓意。如图

  

  

  5. 楹联与匾额

  楹联与匾额相配,楹联一般在树立门旁,或悬挂在厅、堂、亭、榭的楹柱上。匾额悬挂于门屏上作装饰之用,反映建筑物名称和性质,表达人们义理、情感之类的文学装饰形式,现在我们有的发展为春联等形式,寓意吉祥。

  

  聊城山陕会馆内用以标注建筑名称和寓意的楹联和牌匾是会馆装饰特色的关键,馆内的牌匾与楹联材配以精美的配饰雕刻,可谓精益求精。山陕会馆山门楹联为:上联:本是豪杰作为,只此心无愧圣贤,洵足配东国夫子;下联:何必仙佛功德,惟其气充塞天地,早已成西方圣人,在楹联的中间的匾额写有山陕会馆,两侧又有“履中”“和谐”。进入山陕会馆后,迎面而来是“万世瞻仰”的匾额,这四个字体现了人们对关公的敬仰之情。关帝大殿前廊的石柱正面为石刻楹联,石柱雕有龙、祥云、花卉的装饰图案与其相得益彰,石柱中间及两侧以蓝色为背景的匾额写有“浩然正气”“光照日月”等字,体现了关公的忠义精神和浩然正气,关公忠义精神,扶起了天地正气,让全天下尊崇、敬拜关公的中华儿女,都能从内心中勃勃生出壮心不已、斗志昂然的浩然正气,正是这股浩然之气,支撑着中华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千年兴盛不衰。如图十五、十六、十七、十八。

  

  

  

  匾额与楹联在表现会馆植物生态意境和人文意境等方面的作用,有着点睛之笔的作用,让人们能够感受会馆的文化涵养。聊城山陕会馆的楹联和匾额数量适中,不偏不倚,体现了关公以“道德践行”为普世方式,以自身光芒万丈的人格魅力,劝导民众止恶扬善,自觉遵行道义,匡扶正义,培育正气,涵养道德,做一个顶天立地,俯仰无懒天地的中华好儿女。

  (二)装饰内容

  1、人物故事类

  山陕会馆装饰中人物故事类题材丰富,其中人物取佛道造像、历史人物和生活人物,男女老少均有出现,形象刻画惟妙惟肖。选取的人物结合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含有很多的寓意,既体现了传统文化,又体现出山陕商人的理想。不同建筑上有不同的题材,不同题材下是山陕商人的伦理文化和商业文化。

  三大殿中间额枋中间雕有老子,左右两侧雕有八仙,由南向北依次为:铁拐李、何仙姑、张果老、吕洞宾、汉钟离、韩湘子、曹国舅和蓝采和,八仙各持自己的宝物。传说这八位神仙分别代表男、女、老、少、富、贵、贫、贱。老子则为道家的创始人,寓意是长生不老与得道成仙,象征着从商之道像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如图十九。

  

  三大殿前的石质护栏板上则雕刻有渔樵耕读图,描述了四位贤人的故事,渔是指东汉的严子陵,樵是指西汉朱买臣,耕是舜帝教百姓耕种,读是指战国纵横家苏秦,他们都过着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不贪求荣华富贵,寓意是对四种职业的赞美,为后人树立学习楷模。如图二十、二十一。

  

  

  另外还有仙女下凡图,几笔流畅的线条将仙女婀娜的身姿和腾云驾雾的仙气描绘得惟妙惟肖。还有很多关于儿童的题材,如送财童子图,三子图、小儿嬉戏图、子嗣延绵图,寓意是多子多福,人丁兴旺。如图二十二、二十三。

  

  

  2、祥禽瑞兽类

  动物一直以来被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出特有的民俗观念和审美心态。山陕会馆中的祥禽瑞兽类图案大量存在,同一形象在不同建筑上均有分布,雕刻题材广泛,遍布整个建筑群落,很是生动。

  狮子的形象经常出现在佛教的经典文献和佛教造像中,智慧佛文殊菩萨就以狮子为坐骑,从而给狮子增加了吉祥的意义。狮子虽不是中国特产,但中国有独特的狮文化,每逢过节,全国各地都有舞狮活动,狮子寓意是吉祥繁荣与生生不息,象征地位、庄严与平安。如图二十四、二十五

  

  

  马的图案在会馆中也运用广泛,马与中国古代与人有深厚感情,会馆建筑中,人骑大马通常指生意人,寓意是发财。神话传说中,鹤是仅次于凤的神兽,《淮南子·说林训》:“鹤寿千岁,以极其游。”[1]古人爱好养鹤,道教的兴起,使得养鹤蔚然成风,寓意是高洁与优雅,超凡脱俗。在民间,喜鹊是报喜的动物,因此往往有“喜上眉梢”“喜得连科”的图案。其次还有蝙蝠图案,蝙蝠取其谐音“福”,表达幸福吉祥之义,是一种崇商意识的委婉表达。此外还有“鲤鱼跃龙门”图案,表达了陕、晋商人奋发图强、力求上进的经商理念。对于象征驱灾避难的龙、辟邪的狮子、万象更新的羊、封侯加爵的猴子、金榜题名的白鹭、夫妻恩爱的燕子等常见的建筑装饰题材,山陕会馆中也有广泛分布。如图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

  

  

  

  


  [1]何宁:《淮南子集释》[M],中华书局出版社,1998年版。

  

  3、花木瓜果类

  花木瓜果类图案在民间建筑装饰中也极为普遍,除了具有吉祥寓意之外,其造型也十分适合运用于雕刻和彩绘,且形式灵活。

  最为常见的为牡丹花。《爱莲说》中有这样一句话:“牡丹,花之富贵者也。”[1]牡丹素有“花中之王”的美称。山陕会馆作为民间商业会馆建筑,为体现豪华富贵,大量使用牡丹这一象征华贵的花卉图案作为装饰,无论是木雕、石刻还是彩绘,都将将牡丹造型刻画的淋漓尽致,这与商业文化和山陕商人对财富的渴望不无关系。如图三十。

  


  [1]周敦颐:《周元公集》[M],中国书店出版社,2018年版。

  品格高雅的菊花、荷花以及象征品格的“岁寒三友”也是装饰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岁寒三友是指松、竹、梅。松、竹四季常青,梅花则在寒冬腊月开放,寓意是品行高洁,坚贞不屈。瓜果类主要是枣、南瓜、石榴、葡萄等,这些图案往往与人物、花卉相组合。如图三十一、三十二

  

  

  4.文字器物类

  (1)文字类

  山陕会馆中最具特色的是七叠变形篆体文字,在山门门饰、三大殿栏杆华板、春秋阁二层栏杆华板上以及戏楼内部均有分布,这在其他建筑中比较少见。此外,

  

  

  会馆内多碑刻、楹联、石雕等一系列文字表述,一字一句既表达了关公信仰,又

  展示了晋商的为人处世哲理。本文主要分析以下几个。

  “精忠贯日”。这一词出自于《司马温公挽词五首其一》,常见于关公匾额,意为忠诚之心可贯日月。山陕会馆以此作为碑刻,展现了山陕商人对关公忠诚品质的赞同和敬重,也蕴涵了明清时期山陕商人“精忠”“精诚”行商的原则。如图三十三。

  “大义参天”。此词同“精忠贯日”并见于关公匾额之上,大义为一个人处事正义有节义,参天意为和天一样,以天为参照物。这块碑刻同样展示了关公正义凛然的精神品格,同时也表现了山陕商人,讲信义,取财有道,仗义疏财的气节。如图三十四。

  

  

  

  山陕会馆财神殿外柱楹联:“位津要而掌财源,万里腰缠毕至”;“感钱神以成砥柱,千秋宝载无虞。”意思是位置时机很重要,往往招致财源滚滚来。感念财神砥柱保佑,确保千年财运来,安然无虞。如图三十五。

  “蹈和”。“蹈”的意思是遵循。“蹈和”,即遵循谦逊谦和之道、和谐共事,和为贵、忍为高,和颜悦色生财。做人经商要行得正,做得端,童叟不欺,做到“履中”;为人和气,待人和蔼可亲,做到“蹈和”,这样才能够赚大钱发大财。如图三十六。

  “履中”。《说文》:履,足所依也,也就是鞋子的意思。[1]“履”后来演变为“走”的意思。“履中”就是行走在正中间,大行中庸之道。在这里也有处事中正、公平、公道;堂堂正正做人,光明磊落做事的意思。如图三十七。

  (2)器物类

  山陕商人是典型的儒商,不仅对财富的积累,也喜爱文人骚客的雅文化,山陕会馆中器物类图案十分常见,主要包括道教中的暗八仙、博古图、聚宝盆、花瓶等装饰图。本文主要分析以下几个。


  [1] 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联合公司,2017年版。

  

  

  暗八仙是指道教八仙所持宝物,张果老手持鱼鼓,吕洞宾常背宝剑,何仙姑手拿荷花,蕈采和则拿花篮,铁拐李有长寿葫芦,钟汉离有长扇,曹国舅有阴阳板,韩湘子有紫萧,它们与八仙具有同样的吉祥寓意,代表了中国道家追求的精神境界。如图三十八和三十九。

  

  博古图的出处为:北宋时期,皇室收藏了大量从商代到唐代最为精美的青铜器,宋徽宗命王黼编撰《宣和博古图》,之后人们将绘有瓷器、青铜器、玉器等器物的画成为博古,寓意清新高雅和超凡脱俗。如图四十。

  

  

  

  

  5.精美纹饰类

  在聊城山陕会馆建筑中,可以看到诸多精美的纹饰,本文主要介绍寓意丰富的“卐”字纹、如意纹、回字纹和卷云纹。如图四十一、四十二、四十三、四十四。

  (1)卍字纹

  卍字纹来源于佛教,梵语的意思是吉祥海云,大乘佛教认为字是佛祖胸前的瑞相。寓意有吉祥、功德、福寿延绵等。

  (2)如意纹

  如意纹起源于清朝,分为心如意纹形如意、灵芝形如意、云纹形如意。寓意有称心如意、吉祥等。

  (3)回字纹  

  回字纹在距今约四千年前的陶器上就已经出现,回字纹是最为常见的儿何图案。寓意主要为富贵不断头。

  (4)卷云纹

  战国时期已经出现云纹,最初为青铜器装饰,后来逐渐流行。寓意为步步高升、吉祥如意。

  三、聊城山陕会馆建筑装饰艺术的文化意蕴探析

  (一)蕴含地域特色

  山陕会馆坐落于聊城,而建造山陕会馆的工匠艺人们多来自于山陕地区,在山陕传统的建筑装饰艺术的基础上,也借鉴了山东聊城当地建筑装饰风格的影响,使得聊城山陕会馆的建筑装饰艺术具有极强的地域色彩。总的来说,聊城山陕会馆建筑装饰既有山陕文化风格,又结合了山东地方传统,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内陆文化与沿海文化结合

  山陕两省地处内陆,其文化范畴属于内陆文化,而山东属于沿海地区,聊城当地的风俗习惯,较大一部分来自海洋文化。聊城山陕会馆的建筑装饰,巧妙的将两种不同文化结合在一起,给人视觉耳目一新的感受。比如,山陕会馆山门前的圆雕半身石狮柱础,半身的石狮形象使人联想到它从水中出现,别有一番趣味。山门木雕额枋上雕有骆驼,来自内陆地区的骆驼为山陕商人在当地一带经商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一入山门处的石刻照壁及琉璃装饰,则是鲜明的山西风格,山西民居建筑代表王家大院、乔家大院、渠家大院都有照壁,除了装饰功能照壁还起到挡风、遮蔽视线的作用。关帝大殿檐下木质透雕额枋《八仙过海图》,透雕程度极深,其技法为山东内陆特色,八仙过海的故事情节将人们带领到海洋的世界去,殿内檐柱下胡人骑兽的石雕柱础,则是源自典型的山西内陆文化。这就既展现了山陕地区的内陆文化特色,又融入了山东聊城地区的沿海文化风格,具有鲜明的地域性。

  2.儒家文化与商业文化结合

  山陕商人多是靠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因商致富,山西民风以经商致富为荣,而山东是儒家兴盛之地,传统思想是“重儒轻商,保守排外”。山陕商人想要在这样一个思想传统、盛行儒家文化的地方打开商机,获取更大的商业利润,就必然要向当地人们的风俗习惯、行为准则靠拢。因此,来聊城经商的山陕商人时刻表现出以儒家文化为原则要求自己,意图得到聊城当地社会同仁的认可。此外,聊城山陕会馆的建筑装饰风格充满儒家文化的同时,还要兼顾他的商业功能,拉拢权贵、笼络百姓、展示财力。这就既体现了山陕地区的商业文化特色,又体现出聊城地区的儒家文化特色,地域色彩明显。

  (二)传承历史文化

  中国幅员辽阔,传统文化绵延数千年而从未断层,千百年的积淀所形成的底蕴,是无法完全用文字进行描述的,我们只能在残存的古籍中去发掘每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面貌。聊城山陕会馆装饰艺术的风格受历史文化的影响十分巨大,从另一方面来讲,它又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和传承者,无论是雕刻、彩绘的图案,还是其中的寓意和内容,都直观地将历史文化展现在我们面前。

  会馆建筑的装饰艺术中浓缩的历史文化因素,在装饰的题材上可以得到很好的呈现--传统题材在山陕会馆的广泛运用,是对传统文化的最好诠释。例如会馆内戏台石础正面阳刻圆形“如意”、云纹、水纹,额枋上的插花宝瓶、凤凰麒麟、加官进禄等图案,石柱上的麒麟、龙凤、鲤鱼等神话动物,斗拱上的莲花、牡丹等植物,墙壁上的娃娃、八仙、二十四孝等人物,这些造型独特的人物故事、花草器物、神仙瑞兽既反映出当时人们的审美趋向和山陕商人祈求平安富贵的心态,更传承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聊城山陕会馆的建筑装饰艺术中之所以凝聚着历史文化因子,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历史文化因子本身所具有的思想意义价值使其成为聊城山陕会馆建筑装饰艺术的主题材料。在该会馆装饰艺术主题中,我们发现有许多主题材料来自神话传说,诸如石雕装饰中的龙、凤、麒麟主题和木雕装饰中的八仙过海传说、福禄寿三星故事等。如果我们仔细品味这些最终“胜出”的历史神话传说,它们的确具备流传千年而不减色的思想特质和撩动心弦的艺术魅力。其次,现实生活对历史文化因子的迫切需要也是后者入题的重要原因。例如,会馆不少装饰图案中蕴含的“敬老、尽孝”的思想,便是山陕商人对现实道德需要的具体化和泛化。所以,对于历史上的思想文化资料,无论是艺术作品的创造者还是所有者,选择什么、舍弃什么、改造什么还是发挥什么,最终要落脚在这些资料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上。最后,历史文化因子成为聊城山陕会馆建筑装饰艺术的主题材料还在于它在社会生活中所占据的地位,能够成风入俗,具有引起泛化的潜能。该会馆建筑装饰艺术的主题也大量地采纳佛教造像。自佛教文化受到统治者的广泛推崇后,佛教文化逐渐兴盛,并进入常民大众的视域。于是,以佛教精神为主题的民间艺术出现繁盛之象。

  (三)伦理意蕴丰富

  在这所清朝盛世所建的会馆建筑中,传统伦理中的“礼”、“孝悌”表现的尤 为明显,山陕儒商的商人伦理中的“义”、“信”、“忠”、“智”、“节”也在装饰图案中有所体现。

  1.义

  山陕会馆为祭神明而联桑梓”的同乡组织,其中的神明便是象征诚信忠义的关羽。山陕商人对关羽崇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关羽受刘备所托,携其妻儿“千里走单骑”,而毫无越礼行为,可谓是忠义之举,加之一些文学作品的渲染,人们赋予其更深层次的优良品质,甚至将他与“文圣人”孔子相比,称为“武圣人”,后来甚至被神化;另一方面,商人一直以来都被打上“重利轻义”的标签,为了改变这一观念,山陕商人更加重视宣扬“见利思义”的儒家思想,“义薄云天”的关羽形象能够体现这一思想并被大众所认可。关于“义”,除了对关羽的供奉之外,在额匾上体现的更为明显,次殿内额匾刻有“忠肝义胆”,主殿殿内额匾上刻有“义薄云天”这鲜明的体现出山陕商人对于“义”的推崇。

  2.孝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是传统儒家伦理文化的核心之所在,主要体现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在中国传统家庭中,家长是核心,在整个社会中,是否尽孝道成为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准。作为商人会馆,关于“孝”这个主题的装饰图案也必不可少,其中属“二十四孝”最为典型。在关帝大殿献殿额枋之上雕刻有行孝图,即“二十四孝”中的七个故事,包括哭竹生笋、怀桔遗亲、埋儿奉母、姿蚊饱血、闻雷泣墓、扇枕温裳、卧冰求鲤,反映了山陕商人对孝的重视,同时起到教化的作用。还有一种孝道是通过“多子”表现的,正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传宗接代,延续香火也是尊崇孝道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会馆中,关于多子多福的装饰题材随处可见,比如石雕中的儿童形象,代表多子的石榴、瓜枣和送子观音图等图案也十分常见,总之,“孝”这一伦理文化在会馆建筑装饰中体现的十分明显。

  3.节

  节指的是一种崇高的气节,是各种美德的综合体。一个人能够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能够坚持为国利民和实事求是就算是有了气节。山陕商人也讲求气节,在会馆装饰中的题材便可体现。像代表清廉的莲花造型、象征高风亮节的四君子图、体现坚韧品质的岁寒三友图以及博古图等。可见,气节并非文人骚客的专属,同时也是山陕商人的追求,不随波逐流,有着一种文化自觉,并且通过这种方式教化子孙,丰富的寓意下是晋商的价值观和品格追求。

  4.智

  孟子曰:“是非之心,智之端也。”[1]在儒家伦理观念中智的概念十分广泛,它是一种人生智慧,亦是一种劝学求进,还是一种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统一,它鼓励人们追求知识的进步,思想的提升,以贤德之士为榜样敦促后辈刻苦学习,完善和提升自己的各方面技能,从而成为社会栋梁。作为四大商帮之一的山陕商人,他们有当时最先进的经商之道,后辈必然要从小研习才能学到真谛,另外,为了提高社会地位,他们往往希望子孙步入仕途,这更需要刻苦读书,才能通过科举考试拔得头魁,这一思想在建筑装饰中也有所体现,比如石雕华板上的鲤鱼跃龙门图、渔樵耕读图等。

  5.礼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有言:“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2]礼制既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思想武器,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的家族等级意识反映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在会馆的建筑装饰中也体现的极其明显。一方面体现为装饰受到礼制约束颇多,例如关于彩画的等级规定,彩画按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其中和玺彩画为宫廷彩画的主要形式,在民居建筑中是被禁止使用的,因此在会馆建筑中尽管彩画形式题材多样但却没有一处为和玺彩画的形式,都是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还有七叠篆图案之所以设计成七叠而不是九叠也是因为礼制规范中九只能用于天子王侯的缘故;另一方面体现为装饰题材体现世俗生活,明初律法规定官民房屋不许雕刻古帝后、圣贤人物及日月、龙凤、狻猊、麒麟、犀象之形而只能采用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山水人物、花卉禽兽、虫鱼、云头、八宝博古、文字楹联等,这使得民居建筑装饰题材与生活息息相关,尽管清代中后期已经取消了这一限制,龙的造型也开始普遍出现,但这种题材多样具有生活气息的雕刻风格在山陕会馆中依然体现的十分明显,这也是建筑装饰受礼制因素影响的结果。

  (四)民俗体现多样

  聊城山陕会馆作为民居建筑,其建筑装饰艺术也不可避免地反映了大量的民俗文化,主要体现在装饰题材和装饰图案两个方面。

  1.装饰题材

  会馆山门额枋上雕刻的行孝图不仅反映了重孝的伦理意蕴,而且也反映出商人四海为家的生活状态和善于经商的特点。在聊城,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晚上,民间多组织戏班演戏、龙灯会、玩旱船、秧歌、高跷、竹马、骑毛驴、舞狮、灯会等文娱活动,在春秋阁额枋处,便形象的展现出一幅人们骑毛驴表演节目的热闹场景,诸如此类的装饰题材在山陕会馆中十分常见,十分鲜明地体现着当地独特的地方民俗和生活风貌。

  2.装饰图案

  抽象性符号有“卐”字形花纹、寿字变形图案、盘长、方胜、回文、如意、祥云等,这些符号带有祥兆之意,每种符号又有多种变化形式。寓意象征性形象有龙、凤、祥云、狮、麒麟、鹿、蝙蝠、桃、莲花、牡丹、石榴等,由它们组合而生成的纹样有龙凤呈祥、连年有余、四季平安、万事如意、鱼跃龙门、福寿双全、五福捧寿、万象更新等等。自然纹中有的取自自然加工变形而成,有的则纯粹是人工运用线条而成;社会纹中则有的取自谐音,比如百事如意、三羊开泰,有的取自会意,比如松鹤延年、龟鹤齐龄。经过人们的加工,看似平常的事物联系到了一起,将抽象概念赋予具象形象,这是长久以来,人民大众为表达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的一种主观创作,在长久的生活实践中逐渐习俗化,既通俗易懂,又生动形象,是民俗文化的重要体现。

  (五)彰显商人本色

  陈清义先生曾在《中国会馆》一书中谈道:“明清商人会馆对建筑装饰尤其讲究,追求富丽堂皇、精美华丽的建筑风格,体现出商人喜好铺张奢华、繁缛喧器的审美情趣。在明清宫殿与寺庙建筑中常用的斗拱、彩画、藻井、天花、砖雕、木雕、琉璃饰品等装饰技术,皆被应用于商人会馆的建筑装饰。” [3]的确,在建筑等级限制十分严格的清代,聊城山陕会馆却能呈现如此讲究的建筑装饰特色,正是商人审美情趣的体现。同时,也是受商人经济实力、社会奢侈之风影响。但究其深层心理原因,则是商人渴求通过会馆的宏大规模与奢华铺陈展示自己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影响,为商帮在客居地形成文化震撼穿透力,与传统的“贱商”观念抗争,以及清代商人求上,求学,求财,求富,求禄,讲究诚信,讲究进退,讲究门面的理念的现实表现。

  四、结语

  传统建筑及其装饰艺术是中国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矗立于市井古巷之中,注视着这个城市的风雨变迁,成为祖先们为后人留下的民族艺术瑰宝,它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思维模式,为人处世的态度,改善生存条件的聪明才智,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良好愿望。而现代建筑形式则多由西方传入我国,日益对传统民用建筑建造技术予以冲击,今天应用普遍的冰冷的钢筋混凝土与玻璃幕墙似乎宣告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一种民族文化的消失,但这仍然不能成为现代设计取代传统艺术的理由,更不能成为一种人类文明消退的诱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我们可以借助层出不穷的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采取意象设计、功能重组、形式转化等处理手法,将聊城山陕会馆传统建筑装饰中的艺术元素和文化学意义应用于新的建筑设计和建筑载体当中,使以往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才能实现的山陕会馆建筑装饰艺术幻化出新的无限可能。

  参考文献:

  [1]蒋尚思.《聊城修护城堤碑记》[M].聊城市史志办,聊城旧县志点注.

  [2]何宁.《淮南子集释》[M].中华书局出版社,1998年版.

  [3]周敦颐.《周元公集》[M].中国书店出版社,2018年版.

  [4]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联合公司,2017年版.

  [5]孟子,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孟子》[M].江西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6]左丘明.《左氏春秋》[M].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版.

  [7]陈清义.《中国会馆》[M].华夏文化出版社,1999年版.

  [8] 陈炜,史志刚.《地域会馆与商帮建构—明清商人会馆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2).

  [9]周菲菲.聊城山陕会馆的建筑形制探研[J].网络财富,2010,(5).

  [10]王甘霖.聊城山陕会馆建筑装饰艺术研究[D].苏州大学,2011.

  [11]刘永.京杭大运河与聊城兴衰[J].南通大学学报,2011,(1).

  [12]赵世学.清代山陕会馆建筑装饰中的商情雅趣[J].民族艺术研究,2011,(1).

  [13]高静.由山陕会馆探究明清东昌运河经济兴衰[J].华夏文化,2012,(2).

  [14]李丽明.聊城地区传统民居文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

  [15]宫海东.聊城山陕会馆建筑装饰艺术文化内涵解读[J].建筑与文化,2015,(8).

  [16]周嘉.聊城山陕会馆建筑装饰艺术及其文化价值[J].艺术探索,2015,(5).

  [17]李正文.运河文化影响下的聊城山陕会馆建筑装饰艺术研究[D].东北林业大 学,2016.

  [18]崔若健.明清时期会馆建筑的装饰艺术特色及其文化学释义--以山陕会馆建筑装饰艺术风格分析为例[J].艺术百家,2018(4).


  [1] 孟子,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孟子》[M],江西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2]左丘明:《左氏春秋》[M],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版。

  [3] 陈清义:《中国会馆》[M],华夏文化出版社,199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