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版年画活态传承研究----以聊城市东昌府区为例
作者:王楠 陈心怡 裴新雨 侯敬妹 王楠 王加利 周梦凡
摘要:木版年画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生动有趣、富含深刻文化内涵的特质被广泛传播。但是随着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各种新文化的涌入,木版年画在传承的道路上遇到了诸多问题。我们小组深入聊城市东昌府木版年画博物馆,并向木版年画传承人徐秀贞了解相关问题。从而以聊城市东昌府区的木版年画为例,探讨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使木版年画得到更好的传承与保护,使这项民间文化艺术散发更多的光彩。
关键词:东昌府区、木版年画、活态传承
山东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聚集了诸多华夏文明的文化精粹。在山东,木版年画文化被传承、凝聚了数百年之久。东昌府木版年画就是山东地区木版年画两大体系之一。在2008年时,其入选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所在的聊城市也被认为是中国木版年画的重要发源地。然而, 在与天津杨柳青年画、苏州桃花坞年画、潍坊杨家埠年画相比,东昌府木版年画所面临的传承困境则更为明显。从处境更为困难的木版年画发展地域着手,不仅有利于困难地域的发展,还可以为其它地域的木版年画提供传承发展更为广阔的视角。因此我们小组认为,以东昌府的木版年画为例探讨其活态传承将更具有现实的意义。
东昌府区木版年画的历史渊源
在民间,花花绿绿的年画就是年的象征,不贴年画的人家根本谈不上是在过年。然而走过漫长的时代,木版年画其实从不止于扮演一个喜庆的角色,它讲述着过去人们编织的种种美丽传说,表达了人们对生活中一切美好祈愿。它是过去那个社会里,人们精神世界的全部真相。中国的木版年画是在开封一代最早出现的。根据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去年的节日,市场上印刷并出售了门神、钟魁、桃符以及财门钝驴。”当时,汴京有150万人口,不仅是印卖门神的市场,还有宫廷里的年画作画坊。由此可见当年木版年画的盛行程度。 木版年画,南北皆有。盛有木版年画的东昌府区、山东潍坊以及平度等一起构成了山东木版年画的区域产地。[1] 东昌府区木版年画是指以现在的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为中心,及其附近的阳谷县、东阿县等周边区域的木版年画的总称。早从明朝开始时这里的很多地区就与杭州京杭大运河有着千丝万缕不容分割的关系。如果京杭大运河繁荣,该地区的城市繁荣,城市和城市中的所有产业繁荣;京杭大运河的衰落将导致该地区的城市和城市中所有产业的衰落。从元朝开始,从杭州到北京越来越密集的水路运输促进了聊城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增长,使该地区成为鲁西和中国重要的经济和文化发达地区。辖区内的临清曾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粮棉产区或周转地。张秋镇隶属阳谷县,也曾有“江北小苏州”之称,被誉为运河四大名城之一。聊城木版年画也凭依这样的历史背景开始产生,这是一种典型的移民艺术形式,它是在明代政府组织的大量山西移民带来的雕刻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和本土化的。根据金紫垣、胡国典、刘伯纪的《聊城四大书庄》,明初,“为了扭转山东西部因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造成的农业土地贫瘠和人口稀少的局面,皇室采取了移民措施,并将大量居民从山西南部迁出。当时,该州西南部的平阳(临汾)已经发展起来,许多印刷和雕刻工匠也搬到了唐邑,唐邑农村地区有很多。它的分布范围延伸到贾城,西面是冠县,北面是辛集,南面是定远村。”其中的很多艺术家及其后代今天在聊城地区从事农业生产。同时,他们还凭借自己的雕刻技艺,与书籍雕刻、年画、面塑、泥塑、剪纸等密切相关的行业打交道,实现家庭的融合,使之成为清朝中叶中国北方最大的雕刻中心,同时,也再次成为鲁西乃至中原地区木雕图像的制作中心,从而获得了当地木版刻书业和木版年画的辉煌,又一次迎来了数百年的成就。 根据我们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记录,第一家地方年画店由山西企业家在张秋镇开始设置经营,清初在聊城、唐邑、冠县等县30多个村庄发展,使之成为鲁西木版年画的中心源头。我们根据相关统计了解到聊城木版年画的黄金时期有近百家不同规模的年画作坊,其中最大的年画店有同顺兴、五福祥等。[2]当地的年画在湖北、江西广销,也经水路和陆路延伸销售到广东、甘肃等地。销售范围更是广至清朝关内的14个省份,甚至是关口以外的西藏和蒙古管辖区。由此可见的传播地域之广是其他地方木版年画无法比拟的。但咸丰五年后(1855年),黄河大决堤一瞬间难以控制,对当时原本稳定的运河河道造成了重大冲击,而运河维护的不善导致该地区许多河段的水运持续中断。由此就难可避免的造成了该地各行业趋向倒退的严峻局面,其中就包含了原本稳定发展的木版年画业。当地制作的木版年画也因此逐渐从中国人的视野中消失而成为了一种真正的乡村艺术。针对全国范围内有关学者对木版年画不同侧重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他们研究的已有成果主要集中在杨柳青木版年画、杨家埠木版年画等。相关学者对远离中心城市的聊城木版年画关注较少,因此很少有人参与研究它的具体传播功能。虽然我们不否认聊城木版年画与其他木版年画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相似的传播功能,但其传播的具体方式、主题甚至效果都不同于其他生产领域的木版年画。基于此,我们认为对聊城木版年画在新时代下传播方面的深究,不应被学术界忽视。
东昌府木版年画的文化内涵和现实价值
木版年画是中国民间雕刻艺术的一种独特形式。由于其特有的乡土性和亲民性,它在中国非常受欢迎。年画作为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一种大众化实用艺术,具有多种功能,这也是为什么年画能够在民间社会长期传播和延续的原因。[3]要探究木版年画的功能,我们不能回避木版年画的功利性。毫无疑问,木版年画的存在必然有一定的功利目的,即通过木版年画来满足人们的精神信仰需求,同时它也满足了年画艺术家的物质需求,这是木版年画能够一直存在和传承的根本原因。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文化之一,是中华文化遗产的历史沉淀。通过对木版年画的历史渊源和发展现状的简要分析,可以将聊城市东昌府区木版年画的民俗文化内涵和现实价值总结如下:
(一)在民俗文化方面
木版年画是大众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木版年画艺术是中国大众艺术的显著代表之一。从画面上看,五彩缤纷的色彩、宁静快乐的气氛、精彩的题词、幽默有趣的故事情节与人们的欣赏习惯的结构组成,形成了它独特的艺术形式,并与其内容达到了完美的匹配。它的装饰性和象征性构成了一种持续的艺术魅力。年画寄托着人们的希望和愿望,它能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幸福,让人们感受到艺术的美感,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比如,木版年画可以被人们用来表达对未来生活的殷切期望和美好祈祷。木版年画是人们情感解放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大众文化价值。
(二)在艺术发展方面
聊城木版年画主要采取平视构图的形式,比如年画中各种题材的形象都是在水平面上展示的,但不同的形象之间却没有深入的联系。当观看年画图像时,观众的眼睛与图像保持垂直的角度,以便欣赏年画。艺术图像的最佳视觉效果可以充分发挥木版年画的装饰作用。有时为了丰富年画,年画家们会将不同故事中的相关场景放在一起,这大大提高了年画作品的鉴赏力。在这些木版年画中,多个故事场景的顺序非常重要。核心故事场景必须放在年画的中心,其他辅助故事场景则在左右排列。这种主体结构的配置使得木版年画内容非常丰富,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能够更好的装饰很多人的生活空间。因此,木版年画具有很大的艺术价值。在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方面呈现出鲜明和纷繁的特点,审美价值极高,自成一个独特的审美系统。木版年画最突出的特征表现在其装饰性上,这种创作手法雅俗共赏,不仅容易使人民大众接受,更符合传统文化研究者们的审美情趣。饱满的色彩善于简练中求取变化,凝练精准的勾线描写将内容形象绘制的栩栩如生,变化多端的构图方式呈现出异彩纷呈的美学效果,这一系列特征给其它诸如油画、国画创作、诗词歌赋创作提供了帮助和借鉴。
(三) 在生活领域方面
木版年画作为一种独特的家居装饰和礼品,越来越被市场认可和接受,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在创新的基础上,许多企业将木版年画强烈的艺术特色与服装、刺绣等现代时尚元素紧密结合。随着年轻人审美观的发展,追求复古风格的趋势越来越强烈。许多带有木版年画特色的饰品通过手工制作出口至欧美西方国家,一定意义上来说这是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肯定。此外,木版年画在生活领域的作用还体现在其各种形式的装饰美学上,有效地对农村民居的生活场所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装饰。为了营造和烘托新年的气氛,人们会在除夕前打扫屋子和屋外,并将年画粘贴在特定的位置,这意味着在春节这个特定的时间节点向众神表达他们对来年最简单的祝福和期待。与其他木版年画不同的是,聊城市东昌府区的木版年画不仅包括普通的门神、财神、灶神、娃娃画,还包括一些具有齐鲁文化特色的年画,如井神、仓神、牛马王等,车神、直挂佛像等等。在红色和紫色的背景下,将独特的艺术形象与纸张的配色相结合,突出新年的喜庆气氛,传达出人们积极的生活观念和豁达的人生态度,让春节传递出比一般节日更阖家幸福的气氛。此外,院子里到处张贴的木版年画,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来自社会所要求的常识、行为准则和日常生活规范体系的影响。这样,它不仅装饰了节日的气氛,而且满足了人们在新的一年里的祭祀传统和精神需求。在忙碌一年之后的春节闲暇时光里,各个年龄段的人都能感受和理解这个神圣节点上的年画所蕴含的传统美。在年画创造的传统古典美领域,人们的审美意识得到不断深化和激发,在自我加工的基础上赋予年画新的时代意义,使人们的精神得到慰藉,心灵得到洗涤。这样,年复一年的传统节日中,年画可以不断地被更新、锻造、以及传承和保护,使其越来越贴近生活,越来越现代。
(四)在文化交流方面
木版年画在中国璀璨文明的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成为传统民间工艺的典型代表之一,不仅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在国际上更是享有域名誉名。特别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提出的百花齐放和百花争鸣方针,木版年画的发展势头一片向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态势。就杨家埠木版年画来说,年产出量高达1000多万张年画,作为中国特色的工艺制作品出口到世界上的9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与来自国际的艺术家和民间艺术爱好者进行交流和探讨,一定意义上赋予了年画的国际特征,并与西方多个国家共同举办年画展览,进行文化创新。再次,木版年画作为人民智慧的文化结晶,还有着促进睦邻友好的作用,是国际文化与中国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总的来说,年画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融合了民间艺术和时代发展要求从而形成了今天这个如此耀眼的文明佳作。它不仅在春节起着装饰房屋和寄予美好寓意的作用,更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沉淀中创作的精神殿堂。它的民俗文化内涵和意义博大精深。
三、东昌府区木版年画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
传统年画受到传统习俗和现代社会变革的威胁,传统手工木刻已被机器胶印所取代,现代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住宅的建筑格局,传统年画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载体,艰难地在城市化发展着的乡村和城市中传统文化爱好者和收藏家的夹缝中生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聊城市东昌府区木版年画就处在这样一个转折点。目前,在题材方面,木版年画既没有反映出现代社会的一些新现象和脉络,同时,木版年画仍然代表着传统的生活方式,越来越脱离现代人生活,这不仅制约了木版年画的生存和发展,也减缓了中国木版年画的发展速度,使其无法有效传播和推广。木版年画的传播和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一)传承链条面临中断危机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转变,致使一些制作技艺失传,聊城木版年画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一些作坊关闭,艺人纷纷转行,不再从事年画行当,学习制作东昌府区木版年画的人越来越少,现在从事木版年画制作的艺人多是老艺人,年龄偏大,而且仅有的少数传承人,年龄较大,传承面临着严峻挑战。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拜访了东昌府木版年画传承人徐秀贞得知,如今在世的刻版与印刷艺人大多年事已高,木版年画的传承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徐秀贞从事木版年画传承这个行业已经十几年了,投入的资金也近百万。她表示虽然现在很多学生每年、每月、甚至每周都来接触学习木版年画的制作,而且他们的学习热情都很高,但是每当做完一个活动之后,他们就把木版年画当做一个经历就都给放下了,没有真正的有想将木版年画的传承坚持下去的意识和想法。在徐秀贞看来,东昌府木版年画之所以濒临失传,是因为这种年画的经济效益特别低,现在已经很少有年轻人靠制作木版年画来生活。近几十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东昌府木版年画的实用功能明显减弱,并且东昌府木版年画的制作工坊日益减少,传承传统刻版技艺越来越困难。且随着机器印刷的崛起,机器印制的年画不仅数量多而且画质精美更能吸引居民,木版年画随之也逐渐遭遇冷落。由此绝大多数原先印制木版年画的人都改了行。
徐秀贞表示传承链条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学者与传承者之间割裂。木版年画的传承既需要学者在学术方面的通力合作,探究在年画题材、刻版技术、传承方式等方面的创新,也需要传承人们在思想观念和技术方面进行转变和创新,而最重要的是学者与传承人之间的交流合作,共同探讨创新,而现在学者与传承人之间的交流存在断裂,创新都浮于形式。
(二)当地政府部门心有余而力不足
近年来,聊城市东昌府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为保护东昌府木版年画做了一些工作。例如:通过纪录片拍摄、新闻报道、线上和线下展览等途径加大对木版年画的宣传,把现存的木版年画全部印刻成版进行收藏并参加山东文博会、中国非遗展会与聊城大学联合举办“非遗进校园”等活动。在上述措施产生一定效果的同时东昌府木版年画在保护上仍面临一些困难。第一,资金匮乏。建设木版年画博物馆的计划因资金匮乏难以开展,虽然国家给过一些资金扶持,但是保洁维护等后期运营仍存在资金缺口。第二,专业人才不足。专业的刻版艺人越来越少至今已达屈指可数的境地。第三,修复方面的专业人员匮乏。年画修复分类工作无专人负责,污损修复、分门归类等工作的滞后使得年画保护的系统性存在漏洞。第四,无法形成产业链。缺乏产业化环节在当地无法形成产业链,无法通过发展旅游业等方式带动经济发展这也是东昌府木版年画缺乏传承动力的重要原因。
(三)产品制作粗糙,题材陈旧,缺乏创新
现有东昌府区木版年画产品制作大都比较粗糙,形式较少,仍以传统形式如单张年画、卷轴、集册等为主,而制作精美的集册价格较贵,无法刺激大众的购买欲望,销量不好。此外,木版年画年画题材较陈旧,仍是以门神画、民间故事画、吉祥人物画为主要内容,虽然有加入一些新的元素如奥运福娃、清明上河图等,但传统题材仍占绝大部分,没有很好的创新,不能反映社会的变迁和现代生活,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缺乏创造力和活力。传承人徐秀贞表示目前木版年画能进行的创新仅仅是在内容方面:比如现在处于疫情期间,可以给木版年画的门神带个口罩,但仅仅也只是限于这些方面,木版年画进行创新还是很困难。
(四)社会大环境对木版年画缺乏关注,受众率低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民族历代先辈历史的奋斗与创造的见证,反映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进程和文明成就。因此守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是整个社会的责任。然而在听说过东昌府木版年画大部分市民对东昌府木版年画的了解程度多数停留在不太了解与完全不了解的。木版年画的受众率也日趋降低。徐秀贞表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木版年画的最大受众者——老年人,大部分都随着儿女进城生活,而木版年画的内容与现代的装修风格格格不入,因而木版年画的使用率也逐渐降低,它已不再用于春节时张贴,因为白色的底版在人们眼中不喜庆,机器胶印的年画物美价廉更加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甚至在年画作坊里张贴的也是机器胶印的年画。
同时木版年画的传播手段和推广方式比较单一,大多数人了解木版年画还是通过书本了解,木版年画虽然走进校园,但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且仅仅是在课程较少初一年级,较浮于形式。且木版年画的销售方式也仅仅局限于实物销售,比如邮票、日历和年画的画片等,与日常生活脱节。
四、东昌府区木版年画的活态传承
东昌府区木版年画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寄托着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诉求。保护东昌府木版年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守护广大劳动人民的精神家园。作为古老的汉族传统工艺品,东昌府区木版年画在现代社会面临着流失危机,对于它的保护显得尤为迫切。本文在搜集了大量资料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指出其目前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能为它的保护和传承贡献一份力量。
(一)创新主题内容,融入主旋律创作[4]
一种艺术形式应当表现现代人的精神风貌。东昌府区木版年画也应根据时代发展,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旋律,全面调整,顺应社会发展,表现现代人的精神追求与价值取向。在新的时代里,东昌府木版年画应当增加新的主题来使其换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在木版年画的创作中融入新时代主旋律的内容,是传承、发展与创新的重要途径。比如,增添反映新时代、新风格、新特色的主题,“十四五”规划、脱贫攻坚、抗疫精神等,这不仅提高了东昌府木版年画整体结构,而且使其拥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除此之外,在东昌府区木版年画的视觉设计中注入中国特色元素。例如,随着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和高科技的快速发展,“中国制造”已经逐步向中高端迈进。高铁、天眼、北斗导航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东昌府木版年画在产品包装设计以及产品形象设计等方面注入中国特色元素,在提高产品附加价值的同时,传播中国文化。
(二)加大宣传力度,运用新媒体艺术推广木版年画
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深深扎根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因此,广泛的认知和认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东昌府木版年画的形象在新媒体平台上应展现出更大的吸引力,获得越来越多的传播和交流,赢得更广泛人民的接受和认可。我们可以利用新媒体作为展示和交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广大平台,加快木版年画文化传播与文化遗产的保护,提高人民群众的认识和认同感,从而实现保护和发展的目标。
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宣传东昌府木版年画。当前,互联网是普及木版年画相关知识的重要载体以及推动木版年画深入人民日常生活的强力手段。
1.设立网站,开设官方微博、空间
随着手机的广泛应用和社交平台的普及,微博、抖音、网站等社交软件具有使用方便、直观感受、交流便捷、观看形象等优点,拥有大批量用户。利用现代媒体,根据木版年画的特色,开发、打造经东昌府木版年画正式认证的微博、网站、空间,整合特色,展示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底蕴,在网络平台上展示、交流与分享。微博、网站等新媒体是进行有效沟通、交流与传播的手段,木版年画以更加活泼有趣的传播途径,使人们在闲暇时间可以很快地学习木版年画的知识,感受木版年画丰富文化内涵。设立网站,开设官方微博、空间是一种适应当代人生活理念、生活态度、生活方式。
2.建立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作为新兴的宣传阵地,因其管理的专业化,视听结合、图文并茂的运营模式广受人们欢迎。作为新媒体环境下宣传的新平台,东昌府区木版年画充分对其利用以实现与新媒体技术的接轨,对木版年画的推广宣传具有积极的效应。对此,东昌府木版年画的相关部门应开设官方微信公众号,并策划一系列的推文,介绍其发展历史渊源、制作过程以及内容涵义,用简单的话语配上丰富图片,通过生动的画面和语言让人们更系统地、全面地、快速地了解东昌府木版年画,拉近与木版年画的距离。并在微信公众号举办留言点赞送礼、有奖竞猜等活动,并开设微信打赏等功能等以此增加阅读量和互动量,增加人民的参与感以提高木版年画的影响力。
3.创作影视化作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人们在图片、短视频或者影视上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人们也因此更多的接受视觉文化形态,而这一趋势也为木版年画的传播与推广开辟了新的思路。对木版年画中的物像进行活态的数字化影像化推广是一个重要途径。如可以制作介绍木版年画的起源、发展演变以及制作技术的动画宣传片《走进木版年画》。通过塑造动画人物形象再配上人物的旁白,以实现木版年画的动画化,以小短片的形式使人民大众更生动的了解木版年画的起源发展及其制作艺术。还可以通过录制《巧手做年画》的系列综艺节目,通过自愿报名的形式,让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一起来体验制作木版年画,在制作中了解、认识木版年画。通过综艺节目将制作的过程进行拍摄播放,激起人们对制作木版年画的兴趣以吸引更多的人加入木版年画的制作,更愿意了解认识木版年画,最终达到普及木版年画,让木版年画“活”起来的目的。除此之外,东昌府木版年画可以开通短视频官方账号,如:抖音、快手、微视等。通过这些平台推出一系列短视频以简单通俗的方式使广大民众在娱乐中加深对木版年画的认识。
此外,我们还可以发挥政府部门作用,通过“东昌府木版年画进社区”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增进市民的东昌府木版年画文化自信;发挥当地学校重要作用,组织专家系统梳理东昌府木版年画相关知识体系并纳入当地学校地方特色课程使年画与各阶段教育相结合加强学科化建设。通过高校老师的宣传,吸纳部分学生群体,定期举办交流和宣传工作。
(三)深化系统研究,培育后继人才
东昌府木版年画传承与发展的重点在于根据其固有特点建立和健全一个适合时代需要和可持续发展的传承机制。传承人是聊城木版年画传承的核心。[5]聊城木版年画刻印技艺是依附于传承人而存在的,木版年画保护工作以传承人为中心开展,如栾喜魁获批为国家级传承人,黄贤尧获批为省级传承人,徐秀贞、陈娅嫙等人获批为市级传承人。一方面,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研究室和专职研究员,对东昌府木版年画进行污损修复、分门归类、系统梳理,在理论系统化的基础上付诸实践开展广泛宣传,进行合理开发。另一方面,政府加强对传承人的法律保护完善传承人培养体系,建立传承人档案。
(四)合理利用开发,实现产业化发展
保护东昌府木版年画,需要确保其既继承了传统技艺的灵魂所在,又实现了科学创新和产业化发展。深入社会实践、深入人民群众,认识风土人情,了解伦理习俗,努力把握群众情感和时代脉膊在传统年画作品中融入时代新元素。让民间艺术真正走进市场,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合理、完善的产业链,改变目前刻、印分离的生产断层现象真正实现前后关联有序的经济活动的集合。
首先,促进年画市场细分化发展,有序开发新产品。当前年画产品的形式已经有单张、卷轴、集册、镶框和长卷样式,其包装也由简到精,年画的市场细分化应当既有以普通大众、学生游客为主的纪念品市场,也有高档的礼品市场。其次,注意市场走向,了解市场需求。年画作为一种制作工艺,其内容应是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的,在现有版本的基础上,结合时下较能引起大众喜爱的文化元素,开发一些新产品,为木版年画赋予新的时代内容。木版年画产品的开发可以与当代社会背景相结合,如某些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新产品的开发要注意不能过度,结合要到位,不能失了其传统韵味,否则不但不会令游客喜爱,还可能适得其反,失去了原味。最后,积极开发年画衍生品。年画作为旅游产品如果只以其传统形式售卖,则市场触及面较窄,因此建议开发一些以年画作为其文化符号的衍生品,如选择一些易被大众接受的年画样式做成毛绒玩具,或钥匙扣、镜子、扇子、十字绣等工艺品,在各景区售卖,以物美价廉和传统文化元素来吸引游客,不但能提高效益,还能带来一定知名度,增加游客对年画本身的兴趣。[6]
东昌府木版年画作为年画派别中独特的一支,有着深远丰厚的文化内涵,不仅需要活态的传承,更需要创新的发展。社会各界应共同行动起来,为东昌府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总结
冯敏女士曾经说过“中国有这样一种艺术—一以方寸容万有;以尺壁摄万象;以木版画解世界;理尽时代风俗,情系时代岁月。”[7][7]东昌府木版年画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艺术魅力以及历史价值,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寄托着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诉求,保护东昌府木版年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守护广大劳动人民的精神家园。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中的文化资源日益丰富,更多的精神享受方式和娱乐途径可供民众选择,而木版年画却日益淡出我们的视野,由作为中华民族新春佳节必不可少的艺术形式之一,变成只有少数人关注的文化遗产。[8]但是木版年画作为不同地域人民独特的精神象征永存,仍旧通过朴素的艺术形象阐释着百姓所需的深层审美需求。发展困境中的东昌府木版年画应当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木版年画的内在生命力,实现活态传承。作为新时代有理想、有担当的大学生,我们应该顺应时代对木版年画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实时关注,并在能力范围内对木版年画进行保护,进而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创新传承。
参考文献:
张宪昌.东昌府木版年画[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梁洁.民间传统木版年画的历史与传承[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5):80-82.
张士闪.中国传统木版年画的民俗特性与人文精神[J].山东社会科学,2006.
江勇.展现“世界运河之都”的时代担当[N].扬州日报,2021-03-26(003).
秦臻,张习文.梁平木版年画的传承人才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
李龙.新时期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的思考[N].中国文化报,2021-04-13(003).
冯敏.新春吉祥画中国木版年画.[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王遨宇.基于年节视角下的东昌府木版年画研究.[J].艺术家,2017(06).
李雷.中国民间木版年画的风格特征[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3.
蔡靖泉.文化遗产价值论析[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76-86.
访谈对象的情况介绍
姓名:徐秀贞
简介:聊城市民间文艺杰出传承人、东昌府木版年画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年轻时由于工作关系接触到年画,并逐渐爱上了年画艺术,继而结识到年画艺人,并拜在东昌府区梁水镇老艺人相连阶门下,学习年画制作技艺,从此与年画结下不解之缘,至今已有30余年。其作品多次参加中国(济南)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中国(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艺术节等大型展会,并获得多项大奖,其作品被十余家博物馆收藏。到目前为止,徐秀贞已刷印年画几十万张,装帧年画近万册。冯骥才先生了解到徐秀贞的年画经历,在她制作的古版年画书稿扉页欣然题词:“先人神韵后世当存,留住古画自是功臣[9]”。
访谈提纲:
木版年画的寓意;
东昌府区木版年画特点;
木版年画的市场情况;
木版年画的传承;
徐秀贞对木版年画的个人体悟。
调查内容记录:
问题1:徐老师,我想问一下墙上的木版年画都有什么寓意呢?
答:嗯,木版年画有很多类型。比如我们外边墙上看到的这个门神可以驱邪辟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再比如墙上的这幅观音菩萨大慈大悲,以救苦救难闻名于天下,有着送子送福,子孙绵延的美好寓意。
问题2:那东昌府的木版年画有什么特色呢?
答:与其他地区的年画不同,东昌府木版年画的目的是以祭祀为主线,祈福的内容相对许少。佛道主题、门神纸码以及戏曲题材在东昌府区尤为突出,而年画的传统吉祥主题,如“莲生贵子”“多子多孙”“年年有余”等明显少于其他年画传承地区,同时还呈现了“尚武不尚文”的基本风格。
问题3:那老师现在木版年画的市场怎么样呢?
答:不怎么样,木版年画虽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近几年的国家的帮扶下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过于依赖政府,自己独立发展的能力还是较弱。你看像之前的农村老人,过年一定要买年画,否则就觉得年像没有过一样。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木版年画的最大受众者——老年人,大部分都随着儿女进城生活,过年也没有什么地方能够贴年画了,渐渐地年画也就消失在人的视野中。有的人比较喜欢年画,也仅仅是将其作为工艺品进行收藏。所以相较于葫芦雕刻、东阿阿胶等,木版年画的市场就小的多。所以我们也一直在考虑年画的创新与推广的问题。想让它不仅仅能够在过年的时候能够适用,也希望它能够在其他重大的日子中能够使用。
问题4:老师,那木版年画的传承怎么样呢?
答:传承其实很难做,挣的钱不能维持生活,所以能塌下心来做这行的也越来越少了,现在虽然有许多学生过来体验学习、做社会实践,但基本都是短期的。在木版年画的传承问题上,我更希望能从娃娃抓起,让“非遗进校园”能够真正进校园,还可以免费请中小学、幼儿园老师来培训,通过他们来向更多的学生普及非遗文化。不管是到学校上课,还是学生来我这来学习,我都可以免费向学生提供所有的工具材料。
问题5:木版年画的传承很难,市场也很小,那是什么支撑您走到今天的呢?
答:我和木版年画的缘分,要从几十年前说起。上世纪“破四旧”时期,老百姓不再张贴年画,他们把年画撕下来,当作废纸扔掉或当成柴火烧了,我觉得非常可惜,也是从那时起开始收集年画,因为喜欢,所以乐此不疲。我从年轻时开始,就把木版年画当做是业余爱好,直到55岁那年退休,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把住宅房改成了工作室,又向老艺人拜师学艺,甚至把全部积蓄都投在了木版年画上。
问题6:老师,我观察到今天这里有好多小朋友,他们是来学习木版年画的吗?
答:嗯,对,他们都是跟着他们老师过来体验的,小朋友很认真,也学的很快,家长也都很支持。你们有兴趣的话也可以跟着试一试!
今天非常高兴能够邀请到您为我们讲解木版年画,让我们对木版年画有了一定的认识。我们后续也会继续关注木版年画的发展,争取为木版年画的发展尽一份力,再次感谢您,徐老师!
访谈总结:
本次访谈活动,徐秀贞社长首先根据自身感受与经历,详述木版年画的传承现状,介绍传统手艺的传承方式与策略的选择成为发挥木版年画独特艺术魅力的关键因素,字字句句渗透着对传统艺术的珍视之情。通过本次访谈活动,我们了解到木版年画的类型,东昌府木版年画的独特之处,木版年画的传承情况、市场面临的困境以及今后发展方向,本次访谈顺利进行。
附实践图片:
[1] 东昌府木版年画[M].张宪昌.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2] 梁洁.民间传统木版年画的历史与传承[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5):80-82.
[3] 张士闪.中国传统木版年画的民俗特性与人文精神[J].山东社会科学, 2006.
[4] 江勇.展现“世界运河之都”的时代担当[N].扬州日报, 2021-03-26(003).
[5] 秦臻,张习文.梁平木版年画的传承人才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
[6] 李龙.新时期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的思考[N].中国文化报,2021-04-13(003).
[7] 冯敏.新春吉祥画中国木版年画.[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8] 王遨宇.基于年节视角下的东昌府木版年画研究.[J].艺术家,2017(06).
[9] 冯骥才.中国木版年画的价值及普查的意义(总序)[J].民主,2007,(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