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项目库

东昌府木版年画的沿袭与发展

2023-08-29

 东昌府木版年画的沿袭与发展

 任可;郭放;周燕梅;陈亚林;赵金菲;冯曰晴;覃荣妹

  摘要:作为东昌府区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木版年画,不仅是生活在这片地域上的人们的文化标识,也在实践中体现出巨大的文化生命力与创造力,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近现代以来,由于历史、地理、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丰富多彩的东昌府木版年画没有得到现代社会的重视,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为深入了解东昌府木版年画的发展现状,我们小组进行了实地走访。本文就其历史渊源、发展现状、当代价值以及创新发展方面进行阐述,推进东昌府木版年画不断与新时代相交融,增强其文化影响力。

  一、目的和意义

  (一)目的:

  保护传统民间艺术,继承地域文化遗产。

  东昌府区木版年画作为聊城市东昌府区传统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是生活在这片地域上的人们的文化标识,也是在实践中,民间创造出的巨大的文化生命力与创造力,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对东昌府区木版年画的保护是保护东昌府区民间艺术和技艺的重要举措,能够为古城区增添更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文化价值。

  (二)意义:

  1、文化意义

  东昌府区木版年画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传统的年画之一,起源于明代。它以山东省聊城市为中心,流传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其内容涵盖了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在现代时期,东昌府木版年画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保护。1985年,东昌府木版年画入选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时隔21年被列入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总的来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东昌府木版年画,不仅拥有宝贵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同时,它的沿袭与发展,也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历程,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2.现实意义

  保护东昌府区木版年画不仅是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文化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也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深耕地方文化底蕴的重要步骤、其成功的经验可以为其它地方提供指导借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调查设计

  东昌府木版年画是现存于山东聊城的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它的分布范围较为广泛,主要分布在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古城区内的东关街、清孝街,堂邑镇的许堤口及梁水镇的大赵等城镇乡村地区。具历史资料记载,东昌府木版年画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并得到了当地居民的广泛喜爱和推崇。为了探究东昌府木板年画的发展历程,我们进行了以下的调查设计:

  (一)调查对象:

  东昌府木板年画、当地的民俗专家、年画制作工艺师、木板年画爱好者等。

  

  (二)调查时间和地点:

  时间:2023年5月25日——5月27日

  地点: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古楼街道东关大街古楼东27号——东昌府木板年画博物馆。

  (三)调查准备:

  为了保证调查顺利进行,我们在调查前做了以下的准备工作:

  1.研究相关文献资料

  在实地考察前,本小组成员们首先在图书馆和互联网上查阅了大量关于东昌府木板年画的文献资料,这些资料主要包括历史背景、制作工艺、题材内容、流传情况、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介绍,使我们深入了解其历史、特点和制作过程等方面的知识,为我们后续的实地考察提供了基本信息。

  2.制定调查计划

  在调查开始前,我对整个调查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规划,确定了需要采访的人物、时间安排、调查内容等方面的计划,确保调查顺利进行。

  3.准备采访问题

  我们提前准备了一系列的采访问题,涵盖了木板年画的历史、制作、题材、收藏等方面的内容,以保证整个调查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

  4.准备调查工具

  为了记录采访过程中的重要信息,我们准备了录音笔、相机、智能手机等调查工具。

 

  (三)调查经过

 

  1.采访木板年画制作工艺师

  我们来到了东昌府木板年画博物馆,与当地的木板年画制作工艺师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沟通,观摩博物馆内的工作室,并向他们学习木板年画的制作过程和技巧。他们向我们介绍了木板年画的材料选用、图案设计、雕刻、印刷等各个环节,使我们深刻了解了木板年画这项传统民间艺术形式的制作过程。

  2.采访当地民俗专家

  我们还拜访了当地知名的民俗专家,向他们咨询了东昌府木板年画的历史渊源、演变过程、风格特点等问题。他们详细地介绍了东昌府木板年画起源于明代,经过清代、民国和新中国时期的历史变迁,同时也指出了年画制作技艺的传承和创新等方面的具体情况。

  3.采访木板年画的爱好者

  最后,我们与了一些东昌府木板年画的爱好者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知悉了他们喜欢的木板年画作品、与木板年画独特经历以及认为如何做好新时代木板年画的传承与保护等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木板年画在当地百姓心中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四)调查方法

  本调查研究主要对东昌府木板年画博物馆进行实地考察研究,深入了解其历史沿袭与发展历程并进行记录,同时采用文献分析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等多种研究调查方法,旨在为东昌府木板年画的传承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实地调查法

  针对本调查研究,我们可以通过实地调查法获取第一手资料支持。通过到制作东昌府区木板年画博物馆、展览馆、制作工坊等地进行实地调查,以及观察当地的木板年画销售市场。有助于我们更加直观的了解木板年画的制作工艺和传承情况,以及当地人民对木板年画的观点和态度,掌握最真实的研究资料。

  2.文献分析法

  针对本调查研究,文献分析法主要是全面性的收集关于对东昌府区木板年画的起源和演变过程等内容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研究,充分利用计算机、大数据等现代工具,利用知网、万维等文献论文数据库,科学全面有效的把握东昌府区木板年画的历史沿袭与发展。

  3.访谈法

  调查研究中一种常用方法便是访谈法,通过与被调查者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加深对被调查者的了解,以获取第一手信息和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我们主要选择与从事木板年画制作的工艺师、爱好者、民俗家等人员进行访谈,深入了解他们对木板年画的理解和看法。

  三、文献综述

  对东昌府区木版年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历史继承、发展与创新的阶段的角度来看:

  从传承的角度来看: 许立娜,通过在初中学校开发与实践《东昌府木版年画》课程,达到在初中学生群体中传承推广东昌府木版年画的目的。利用实物、实操结合现代多媒体微课,在学生与东昌府木版年画之间搭建起桥梁,激发学生对东昌府木版年画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探索东昌府木版年画的强烈欲望;张兆林、束华娜,通过联系民间艺术继承人的主体地位、社会角色与手艺人的日常生活等方面来反映传承人群内部的的态度认知;刘玉梅,发现民间性是东昌府年画最为突出之特性,其民间性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属性为民俗用品;二是接受主体是农民;三是主要题材是神像;四是没有创作主体;五是雕版套印的制作工艺;六是粗犷质朴的民间审美趣味,在此基础上进行更进一步的开发与利用。岳彩静,从木版年画的体系表征分析,说明其体系的独立性通过一系列表征符号彰显出来:广泛且独立的题材、鲜艳粗犷的用色、饱满的构图、夸张的造型以及产销一体的销售体系。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 岳彩静、陈立艳,通过东昌府木版年画与朱仙镇木版年画比较研究,来探寻两者发展的前景可能,胡小宁,宋晓燕,从革新年画创作内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增强政府支持力度,为东昌府木版年画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代的历史性传承与创新性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王遨宇,从研究木版年画在年俗节日中存在的视角对聊城市东昌府木版年画进行研究,探讨东昌府木版年画当今生存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与路径。张锐,从年画人("年画人"是以乡土社会时期的家族和类家族主义文化作为支撑,他们通过家族继承、手艺合作、资源介绍、帮带、串版、雇佣等方式,利用画店和作坊作为场所而形成的一个非正式的民间艺术生产组织,这种民间艺术组织又通过画店作坊和作坊主扩展至销售的领域)的视野下分析东昌府木版年画的生产组织。

  从创新的角度来看: 李承翰、李洋以东昌府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色和传承艺术发展为研究对象,对东昌府木版年画元素在山东聊城特色产品包装中的应用展开讨论。李晓红、王尚,以东昌府木版年画和现代公共艺术为研究对象,通过阐明和描述二者各自的文化内涵,二者的形式与文化共性,找到东昌府木版年画与公共艺术的契合点,提出了东昌府木版年画装饰图案应用于公共艺术的观点,探索东昌府木版年画融入公共艺术的可行性。

  综上所述,国内对木版年画的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和调查,本次报告基于实地调查研究,在进行一对一访谈的基础上进行调研,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四、东昌府区木版年画历史传承背景

  自古以来作为我国民族祈求祝福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品——年画,年画是蕴含着人民对未来美好的向往和憧憬的传统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反映出了一定的社会生活和民间各类文化的诸多特征,因此聊城市东昌府木版年画成为中国的民间传统美术艺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木版年画是中国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的代表之一,潍坊杨家埠年画与其一起闻名遐迩,两者分别代表了山东木版年画的东西两大派系。与潍坊杨家埠年画相比,东昌府木版年画的拥有特点是,图案构成简洁,整体感强,包含造型夸张的人物,鲜艳亮丽的色彩,对比强烈,线条圆润流畅,画风柔中有刚,刚中带柔,风格迥异,独树一帜,在国内民间传统艺术领域拥有极高的地位。农历戊子年6月,聊城东昌府木版年画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一)东昌府木版年画的渊源

  1.地区概况

  众所周知,聊城东昌府区历史的文化悠久,文化底蕴十分深厚,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繁荣之地。元代,设东昌路为总管府。明洪武年元年,将东昌路更名为东昌府。就此以后,便有了东昌之城的称号,也就是现在的聊城市东昌府区。聊城市有江北水上明珠的著称,拥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文化。明清两代是聊城历史上的辉煌繁荣时期,元代曾数次动工开通会通河,黄河与京杭大运河在这里交汇,农耕文明与商业文明的碰撞,丰富了聊城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使其有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著称。临清和聊城都成为沿运河的九大商埠之一。到了明清时期,聊城借助京杭运河的漕运之力,商贾从各地云集于此,市内会馆林立,商业贸易极大繁荣。其中,山西、陕西的客商共同建立的一座神庙与会馆结合的古代建筑群山陕会馆,其木雕、石雕、砖雕堪称我国古代建筑之瑰宝。正是这独特的地域造就了独特的文化。

  元代以来,伴随着京杭大运河漕运的日益发展,也因此促进了东昌府地区经济文化的迅速崛起,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该地区就此成为中国享誉盛名的齐鲁大地,同时是乃至华北地区重要的经济文化发达区域。清朝乾隆年间京杭大运河漕运繁荣程度进一步发展,聊城东昌府名气大增,它在当时被誉为“挽漕之咽喉,天府之肺腑”。聊城东昌府地区由京杭大运河漕运大发展带来的兴隆盛世延至公元1854年,繁荣程度前后延续了长达四百多年。山西、陕西的商人集资兴建的,现保护基本完好的聊城山陕会馆坐落于城区的南部,运河西岸,反映和见证了聊城商业的繁荣。东昌府传统民间艺术木版年画就是在这样一块沃土上顺时应运而生。

  2.历史文化沿承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印刷术,这项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印刷术包括文本印刷和图像印刷两个部分,但其最初的图像印刷是使用木刻版画技术。在家喻户晓的年画传统中,有着这样一句歌谣:“江南桃花坞,直隶杨柳青,东潍西聊在山东。”其中“聊”字所指的便是“东昌府木版年画”,它当时在全国享有独一无二的声誉和地位。这个歌谣生动形象地体现了东昌府木版年画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东昌府木板年画是目前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以及分散在阳谷县、东阿县等周边地区的木板年画的总称,也是聊城地区社会文化生活和历史发展变革的现实反映,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底蕴。

  关于东昌府木板年画的起源时间在学术界主要说法有两种,一是起源于元代,另一个则认为起源于明代,但无论是哪一种观点都认为东昌府木板年画是承载了浓厚的运河文化气息的乡野艺术。

  东昌木版年画的诞生距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年画独特的发展方式在于其刻制和印刷分家的特性。在早期,年画的印刷工人由张秋镇雇佣,而刻板则来自于东昌府刻书地、唐邑县西三奶奶庙和骆驼山等地。早在明清时期,东昌府的刻书业便达到了极盛的繁荣,刻书和印刷出版物的种类达到一百多种。尽管当时的雕版、刻书以及印刷装订是由手工进行的,但是由于民间手工艺人的长期实践锻炼,年画制作工艺异常考究。到了清朝末期,伴随着石印和铅印的出现,木板手工刻印遭受到了十分严重的打压,繁荣发展的刻书业从此受到重创,刻书业开始转行到年画的木板雕刻。当时,雕刻年画的手工艺人达数百人之多,绝大多数都是以前从事刻书业后转行到刻印木板年画,由此便组成了十分优秀的艺术群体,这个优秀的艺术群体的刻工从书籍雕刻插图,延伸到了年画木板的雕刻创作,为木板年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目前根据东昌府木版年画的分布情况来看,它们主要分布在东昌府古城区内的东关街、清孝街,以及堂邑镇的许堤口等城镇和乡村地区。清代的山西和陕西商人曾经在张秋镇建立了几家画店,随着时间的发展,其中的“刘振声画店”往北转移至东昌府。清朝末年,聊城的“五福祥”、堂邑的“同泰”以及莘县地区的“通顺”等二十多家木版年画店陆续开张设立。清朝末期,在东昌府古城内仍有二十余家较大的年画店铺,由于业务范围广泛,且储存了大量的画版,因此常年处于开工状态。因为木版年画有物美价廉的优良特性,所以前往到东昌府订购年画的商人络绎不绝,甚至有商贩依据他们当地的风俗习惯,用提前准备好的样式找年画艺人制作。民国时代前期,鲁西平原以及山东各地,晋、陕、冀、豫以及东北三省等地区,都存在着木版年画的销售渠道和场所。但发展到民国中后期,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木版年画的销售给豫鲁西北带来的经济效益逐渐减少。种种不利因素导致东昌府渐渐发展成为封闭且落后的地区,至此以后东昌府木版年画也失去了往日的繁荣。随着木版年画发展到文革时期,遭到了更大的破坏,由于否定传统文化的思想导致许多年画样式消失。近代更是因为交通运输的进一步阻碍,丰富多彩的东昌府木版年画彻底失去了曾经的辉煌。幸运的是,在这种封闭的文化和地理环境中存在着一丝生机。由于木版年画文化深藏在社会底,又极少受到外界的干扰,反而保持着木版年画原有的特征。

  20世纪,经过政府部门的重视和民间艺人的挖掘整理,东昌府木版年画这一民间艺术得以重新发展。随人类文明的进步,以往的木版年画中一些迷信落后有联系的观念渐渐被淘汰。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发展形式,其中就有年画艺术家构想出了新的形式,将其更好融入社会。在此后的发展过程中采用了新的印制技术,销售量也因此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可以说木版年画发展到现在,没有任何一个画种的出版发行数量能达到年画的出版数量。

  长期以来,东昌府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一直存在着画、刻、印这三个环节的分离状态。大量的民间艺人不能自主创作新的画稿,只能复制旧版进行刻印(少数能画稿的刻工除外)。而目前的年画作者中,大多数人不具备刻版的能力,因此创作多偏向手绘。由于手绘不会受到刻印过程的限制,因此在年画的创作中,色彩、造型和构图等绘画性方面更加突出。这种趋势朝着工笔重彩的方向发展,但却忽略了东昌府木版年画刻版水印的独特特色。这种分离状态对于东昌府木版年画的技巧发展产生了严重的阻碍。因此,东昌府木版年画的未来发展必须致力于改变这种状况,消除画、刻、印的分离,唤起新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名誉主席冯骥才先生曾经题写了这样一句话:“先人神韵,后古当存;留住古画,自是功臣。”由此来表达保护木版年画的重要性;张宪昌、徐秀贞等人则是中国东昌府木版年画保护工作的实践者和先锋者。解放思想,创新发展,东昌府木版年画映现出来的色彩将会越来越透亮。

  (二)发展现状

  木版年画作为古代民间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自古就被古代文人所轻视,虽然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木版年画,但一直发展到道光年间“木版年画”这一词才正式作为一种文化出现在《乡言解颐》中。古代著作文献关于“木版年画”的记载十分缺乏,给后世文艺和手工工作者关于木版年画的研究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在中国木版年画的艺术还未魅力还未被我们重视的时候,俄罗斯已经开展了对中国木版年画系统的研究,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出版《Chinese Gods of Wealth(财神)》一书中,就展示了24幅中国财神的木版年画。与此同时,日本还收集了大量木版年画在鼎盛时期的相关作品。2005年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在编著《中国木版年画集成》该书时,通过汉字、音影等各种各样的全面记录,以全面、直接、科学的方式给人民群众展示了不同地区木版年画所包含的文化艺术特色。

  放眼当今,从整体客观因素上看,我们要深刻认识到西方版画在技术等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优于中国版画,与此同时中国画、油画在国内的市场所占的比例不断扩大,另外,报刊杂志对版画插图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减少,这些都制约了中国当代版画的发展;从主观因素上看,一些木版年画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简单,有些版画家在创作时不从生活实际出发,不贴合实际,内容简单枯燥,无法引起新一代年轻人和木版年画的共鸣等,这些都是制约木版年画展的不良因素。并且由此带来一系列相关的连锁反应:木版年画艺术不能深入人心,人们的需求量就少;需求越少,导致能欣赏版画艺术的群体也越来越少。 

  进入二十世纪开始,中国各研究者在文化上不断探索,发现从西化的洋务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成立后的“全盘苏化”,到后面对于所有传统文化的否定,再到当代“国潮”风的兴起,人民大众的审美变化很多,而如今由于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等外来文化的影响,使得当代青年人在对文化需求上没有依赖性,对于大部分传统文化没有产生认同感,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没有树立自信心。手工制作的木版年画在一定程度上被机械印刷的年画所取代。并且木板年画的盈利少、学习时间长、制作过程复杂、题材陈旧没有创新等因素,使其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失去赖以生存的市场和需求基础。造成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的木版年画失去了勃勃生机,这也是当代传统文化所面临的困境。

  以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木版年画为例来说,木版年画作为山东省聊城市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虽然当代木版年画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想要突破自身发展的道路却是十分艰难曲折的,这其中有很多原因: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面对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面临科技技术发展对于传统行业特别是手工业的挑战;人民群众对于民俗文化——年画,审美倾向普遍发生了变化;面对手工技术正在逐年被机器加工所侵蚀,聊城市木版年画的发展空间正在被慢慢压缩,传统木版年画的市场也面临着无人问津的困境。

  传统的经营方式也是东昌府区木版年画发展的另一个阻碍。根据我们走访调查所知,目前聊城市关于木版年画的博物馆已经少之又少,在调查中甚至发现有倒闭的现象,而更为严峻的是技艺传承的问题。老一辈手工艺人的年龄不断增加,而新一代的年前人在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已没有了往日的热情;学习时间长、相关产业经济效益低、技艺传授的局限性、年画市场的萎缩、大量古板的丢失、制作工序的复杂等问题致使年轻人不愿意再从事东昌府区木板年画工艺的学习制作,也直接导致了东昌府区木版年画的生存危机。聊城市东昌府区的木版年画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其发展危机将会变得愈演愈烈。我们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就算向知道版画艺术的百姓询问起版画,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也只是一带而过,认为版画没有什么价值可言。其实并不是这样,大部分只是对木版年画有一个浅显的认知,并未深入了解过木版年画艺术的价值,究其根源,还是因为木版年画的市场需求减少,传承的人也越来越少,导致对木版年画了解的人也越来越少。

  总的来说,就东昌府区的木版年画而言,在社会各种艺术高度发展的当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其木版年画艺术的表现手法也要逐渐呈现多样化。我们应该顺应时代发展大胆的改革创新,改变创作形式,根据时代特色或者地域特色,使版画创新发展也能跟上时代进步的潮流。不可置否的是中国当代版画创作在发展的过程中本身已经带有了不同的地域特色,但在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创新中融入更多的民族文化价值,不仅可以加强版画的民族特性,还可以让中国的欣赏者,甚至全世界的欣赏者,更好地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五)调研意义

  年画是民间美术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孕育了中国独特的“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东昌府木版年画是一种富有年代感的汉族传统民间艺术,山东省内有两大民间画市——聊城市东昌府区与潍坊市杨家埠,在山东代表着木版年画的东西两大系统,早早的就在国内享有很高的声望。随着时代的变迁,丰富多彩的东昌府区木版年画也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本小组,在此历史背景基础上展开调研,这次调研可以说具有极其特殊的意义:

  (一)有利于了解木板年画的文化内涵

  本小组通过文献调查和采访相关的工作人员,了解了许多关于东昌府区木板年画的历史渊源与丰富的文化背景。据调查了解,木版年画是中国历史悠长的传统民间艺术表现形式,贯穿历史千年。到了清朝的中后期,传统民间年画发展到了鼎盛阶段。木版年画与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春节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中国的农村等广大地区,年画是春节的重要代表,不贴年画就不算过春节。年画不仅仅是节日渲染气氛的重要手段,它还反映了传统中国民间的社会生活,具有十分高的艺术和文化价值。木版年画艺术之所以能够活跃于我国各地,不仅是凭借于其画面和呈现内容的人物紧凑与鲜艳丰富的色彩,以及作品标题中包含的祈求祝福的心愿,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年画作品中所凝练的中国传统匠人精神。木版年画不仅能及时准确地表现当代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实际情况,又能够充分的体现出人民心中对现实生活状况的更高要求以及他们对生命理想的渴望和追求,通过表达形式的艺术性,深刻反映出了人们对当代木版年画发展路径的探讨。

  

  

 

  (二)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

 

  首先,木板年画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特殊载体,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绝无仅有的。虽然木板年画经过历史的洗涤,已不再像从前那样辉煌,幸运的是在我们的调查研究过程中,仍然可以欣赏到木板年画的色彩绚丽与文化内涵。其次,木板年画历史悠久,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历史文化底蕴极其丰厚。具体表现为,早在明朝便有了木版年画,距今已有300年历史,同时也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名录,我国的文化遗产宝库又多了一位“新成员”。正是由于对木板年画的文化自信和重视,聊城市才成为申报木板年画文化遗产的三个城市之一。文化自信的基础是文化认同,只有对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产生认同,才能在此基础上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产出自信。本小组通过对木板年画的不断了解,我们愈发觉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愈发自信。

  (三)有利于传承和保护木板年画

  了解是为了更好的传承。通过调研让一部分年轻人了解并喜爱木板年画也是对历史文化的一种传承。中国木板年画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而又悠久的历史、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更蕴含了中华民族宝贵的价值内涵和精神追求,当之无愧是我国传统工艺和民间艺术的最具代表性的象征之一,中国优秀传统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展现了中国人民追求和平的理想愿望和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随着社会的发展,党和国家重视和加强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被纳入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木版年画。截止到2019年,全国共计有十八类的木版年画项目被纳入我国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木版年画相关保护工作单位总计有19个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继承人共20名得到了官方认证,国家并将其中的12位传承人的对非遗所做的工作记录在册。

  然而随着机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传统刻版年画的市场收到了严重冲击。有人曾提出疑问:木版年画究竟还能坚持传承多久?它能一直传承下去吗?作为非遗传承人之一的郭春奎指出,只有坚持让木版年画走出去、并将优秀文化引进来,我国的木版年画才能真正得到持续长久的发展延续。在郭春奎等多名传承人的不断努力和创新下,东昌府木版年画一步步走出聊城,走出山东,甚至走向了国际,迎来了“墙外香”。郭春奎等人一直坚守着传统同时执着于发展和创新木版年画。2019年2月,“中国木版年画之乡”这个称号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赋予给聊城市东昌府区。正是由于这些非遗传承人对于传统手艺的创新发展,才使得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不至于流失。我们调研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了解木板年画的历史脉络和发展,更是要讲好传统文化及其“守艺人”的故事,呼吁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爱好者传承和保护木板年画。

  六、东昌府木版年画的当代价值和创新发展

  东昌府木版年画是年画艺术中的瑰宝,以人物生动、刀迹自然著称,有文字记载以来一直以来都广受人民群众的喜爱。伴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时代的变迁以及科学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这种诞生于民间,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已经渐渐远离了人们的视线。如何再让它在新时代焕发出新光彩需要明白它的价值和对它进行创新发展。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的东昌府木版年画,蕴含着独特的人文精神和社会价值。其中第一点,东昌府木版年画蕴含的特殊价值体现在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延续发展方面。东昌府木版年画历史悠久,凝聚了中国人民的文化认同和历史记忆。通过保护和传承东昌府木版年画的传统文化形式,增强人们认识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致使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感召力、号召力。第二点,东昌府木版年画的艺术价值表现在它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上。木版年画的创作手法多样,造型简洁大气,色彩鲜艳明亮,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最后,木版年画的社会价值体现在它对当代社会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木版年画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其价值不仅在于它对于个人和社会的贡献,还在于它对于当代社会发展的启示作用。通过对木版年画的研究和推广,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深刻认识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同时为当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帮助。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新文化的出现和世界文化的交融,以传统手工雕刻制作为特色的东昌府木版年画被机器印刷工艺生产所取代,传统手工雕刻年画丧失了发展的土壤,以机器代替手工的批量化生产、流水线工作使得年画本身的特色流失,人们无法感受到东昌府木版年画给予的文化气息,造成传统木版年画亦如其他的濒危的民间传统艺术一样,被列为重点保护发展的对象。如今东昌府木版年画虽然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列,拥有非遗身份被保护起来,但这种没有实际行动的静态的保护并不能充分焕发出它的生命力。怎样创新发展,使其与时代相适应需要现代的人们共同努力。因此对于实现东昌府木版年画的创新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大东昌府木版年画的创作和研究力度,挖掘其当代价值并与时代的发展相结合。

  目前在科学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新的时代背景下,新的传播媒介使得艺术变得更加大众化、常态化,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在这方面可以加强对木版年画的数字化记录和保存,建立数字博物馆和虚拟展馆等方式,以更好地展示和传播东昌府木版年画的文化价值。

  (二)创新东昌府木版年画的制作工艺和表现形式,提高其艺术水平

  传统的木版年画制作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现代化的需要,要更好的发展东昌府木版年画还需采用新工艺和材料,探索新的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以适应当代人们的审美需求,使木版年画能融入时代的发展潮流。

  (三)加强东昌府木版年画与其他文化形式的融合,提高其文化影响力。

  在这方面可以将木版年画与现代艺术、舞蹈、音乐等元素结合起来,丰富其表现形式和内容。同时也可以借鉴其他地区木版年画创新发展的方式。众所周知,木版年画在过去常常被人们用来装饰家居和街道,以增添喜庆气氛,又或是充当商业和文化交流的媒介。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用途已经让它的发展举步艰难,现在我们要实现它的创新发展就要对此有所突破。例如,可以利用木版年画进行文创,将木版年画图案与日常用品结合,使它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实现东昌府木版年画的创新发展。

  (四)加强对木版年画的推广和普及,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政府可以指定地方发展规划,把东昌府木版年画的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并付出实际行动让东昌府木版年画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两者相辅相成,可以使东昌府木版年画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特色。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新媒体日渐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的趋势来推广东昌府木版年画。例如,可以通过举办展览、演出、电影等方式,向公众宣传和展示东昌府木版年画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总之,在当代社会中,东昌府木版年画需要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以适应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需求和关注。通过加强对东昌府木版年画的创作和研究、创新制作工艺、加强与其他文化形式的融合等方式,可以提高木版年画的艺术水平和影响力。

  七、参考文献:

  [1]木版年画(东昌府木版年画)·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引用日期2020-09-03][2]史忠民.传统美术[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8.08.第74-77页 [3]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11-21] [4]沈泓著.中国濒危年画寻踪东昌府年画之旅[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1.01

  [5]张宪昌著《东昌府木版年画》2000年6月第一版 人民美术出版社

  [6]东昌府木版年画传承人——栾喜魁 .齐鲁文化名人网上展厅

  [7]沈泓著.《中国濒危年画寻踪》[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1年1月。

  [8]冯骥才.《年画研究》[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8.

  [9]李婷.传统木版年画元素在当代版画中的运用[M].天津:天津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3月.

  [10]吴腾飞.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背景下朱仙镇木版年画的文创开发研究[M].海南:海南大学出版社,2022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