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项目库

浅析青花瓷中的传统文化

2023-08-29

  浅析青花瓷中的传统文化

        摘要:青花瓷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符号之一,承载着灿烂的中华文明,青花瓷经历了唐、元、明、清朝代的历练和发展,纹饰图案不断变化,凭借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所蕴含的中华文化精神,得到了人们广泛的喜爱,青花瓷有着多种文化价值,有深刻的美学欣赏价值、历史文化价值、传承价值、文化交流价值等等,对于青花瓷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有主要意义。

  关键词:青花瓷;传统文化;文化价值

  一、问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必须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深厚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历经千难万险而不断复兴提供强大精神支撑。站立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新的文化使命,新的壮丽征途,中国的前进步伐更加勇毅而沉稳。

  坚持文化自信,必然离不开弘扬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瓷器因其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特色,也被誉为“中华文化符号”。说起瓷器之于中国尤其是古代中国的意义,恐怕怎么说都不为过,如瓷器的英文译名china,就与中国(China)一样。瓷器不仅是古时海外贸易的一大商品,也是对外文化交流、宣传中国文化的一个十分亮眼的品牌和名片。谈及瓷器,大部分国人的脑海中浮现出来的便是青花瓷。随着时代的发展,青花瓷也展现了其不同时代的时代特色、充分表现了我国古代工匠卓越的造型能力和工艺水平。让我们一起探究青花瓷里的中国文化,领略青花之美。

  (二)调查对象与方式

  基于本次的研究主题,为了更加深入透彻的了解关于青花瓷的历史,我们将调查地点定于聊城运河博物馆,调查对象便是聊城运河博物馆里的工作人员。我们采取的调查方式主要是访谈调查法和田野调查法。通过与工作人员的交谈去了解青花瓷的历史渊源,加深我们对于青花瓷的理解。这种面对面的形式可以使我们更加通俗的去了解有关于青花瓷的文化。我们主要提出了几个问题,比如“聊城运河博物馆中现存的青花瓷主要是起源于哪个时代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博物馆中有无关于青花瓷的文创呢”“博物馆中的青花瓷属于哪一款式、制作程序步骤大体是什么呢”。通过这几个问题我们可以更好的去了解青花瓷的起源发展历史等,可以为我们的研究提供切实有利的依据。

  (三)研究方法

  我们本次采用的研究方法是调查研究法与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主要是通过调查博物馆中的青花瓷展品,有关于青花瓷的衍生文创,以及其历史简介,结合工作人员的讲解,较全面的分析不同视角下对于青花瓷的认识。同时我们大量搜集有关于青花瓷的文献,将调查数据与文献中学术界的研究理论成果相结合,使整个研究结果更加有逻辑性和深刻性。

  二、文献综述

  青花瓷是呈白地兰花效果的釉下彩绘瓷,是中国古代陶瓷中一朵盛放的兰花,是中国古代人民的艺术结晶。青花瓷,代表着中国人纯粹、恬淡、放达,富于水墨意蕴的东方审美观念。青花之美在于谦逊、拙朴、随兴,它蕴含着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追求。青花古瓷,寻着盛唐的高雅,携着宋代的飘逸,踏过元代的荆棘,穿越明清的繁华,随着工匠的双手,融入一个个朝代。青花瓷出现前,青瓷和白瓷平分天下,元青花“诞生即王者”,确定了东方瑰宝的霸主地位。譬如龚轼《陶歌》写道:“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笔笔简洁,随手拈来皆是意趣,色彩单调织成情怀悠然隐逸。

  青花瓷作为四大名瓷之首,学者们对它的研究源源不断。通过CNKI检索,涉及青花瓷的文章众多,其中在核心期刊和CSSCI上发表的就有二百多篇。通过超星搜索青花瓷,大约有2.8万条结果,其中学位论文有430篇。参考资料众多,大致以中国知网检索的文章为主要参考资料。通过这些资料,不难发现,学者对青花瓷的研究主要从元青花、明青花、瓷窑、青花装饰、青花艺术、青花料等方面展开,其中又以元青花、明青花为重。

  青花瓷初创于唐代,兴盛于元朝。元青花的形成标志着青花瓷的成熟完善。元青花种类、器型纷繁复杂,构图丰富充盈,层次繁多却不杂乱。元青花的出现和蓬勃发展,改变了宋代所建立起来的内敛质朴的美学观,开拓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关于元青花的研究主要是其出土窑址、装饰纹饰、艺术价值、历史地位等方面。如施茜,王一伟(2010)认为由于不同使用群体存在风俗习惯、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的差异,在青花瓷的生产过程中局形成了不尽相同的装饰风格。施茜(2006)还指出指出元青花的纹饰花样受到中亚、西亚等伊斯兰国家的影响,是这些地区特色文化装饰元素的汇总与演变。万剑(2014),赵旻(2010)分别研究了缠枝纹和龙凤纹这种别具一格的青花纹饰的装饰艺术特色。也有许多学者研究元青花的艺术价值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文化思想。如陈昊(2010)提出元青花瓷的迅速成熟是元代特殊历史背景下多元文化融合综合作用的结果。元代统治者身为蒙古民族,其文化对白蓝两种颜色尊重推崇以及伊斯兰各个国家对白蓝两色的价值认同和拥护是元青花瓷得以迅速发展的意识文化基础。元青花瓷对中华传统工艺和艺术思想的推进、切合、继承和发展壮大,以及对伊斯兰文化和西域文化的吸收和借鉴,是元青花瓷成为国家的瑰宝、陶瓷中的奇珍的文化根源。王文豪(2018)也认为元青花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体现了元代民族融合、多元文化融合的特点。张霞儿(2014)则是系统的对元青花的艺术价值进行了探究分析,元青花是当之无愧的瓷中珍宝。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学者对元青花的历史地位做了评价分析。如练缤艳(2009)从元青花的历史、艺术成就、影响力等多个角度全面评析元青花,认为元青花是中外文明互鉴合作的历史例证,在世界陶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明代可以说是我国青花发展的鼎盛时期,其中永宣、成化这两个阶段是明青花最主要的发展阶段。永宣青花是明青花的黄金时期,“苏麻离青”色是永宣青花的最大特色,永宣瓷器的纹饰疏朗自然,以植物纹为主。成化青花则是明青花的又以高峰期。成化时期青花技艺在永宣的技艺上有一定的进步,审美偏向柔雅之美,以小型器物为多。对明青花的研究更多的是对其文化交流、文明交融作用的肯定。如万明(2008)指出明青花流行于海外,郑和下西洋的大航海时代,青花瓷是重要的畅销品,同时明青花的商业化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外多元文化交流。李银苟,秦俊(2011)对明青花的纹饰进行了分析,以花鸟纹为切入点,探究明青花所蕴含的丰富的审美特征和文化内涵,领略明青花瓷的独特神韵以及自然之美。明青花作为全球经济文化交流的证物,不仅在中国陶瓷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国际上也负有盛名,它见证了全球的时空巨变,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文明成长。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学者们对于青花瓷的研究更多的转移到青花元素的创新应用。杨杰(2020)提出将青花瓷等陶瓷元素融入鞋类设计领域中,让青花元素与不同的元素、材料、工艺相结合。侯玲玲(2021)也认为可以将青花元素融入到服装设计中去,青花的蓝白色调彰显典雅静谧的同时与当代新风尚相融合,碰撞出靓丽的火花。谢竹青(2020)还提出将青花元素融入室内设计。任建军(2022)提出将青花瓷纹饰与景观画相结合,青花瓷纹饰的艺术风格迁移到新领域,实现时空融合以及艺术再创造。

  纵观学者们对青花瓷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对于青花瓷的研究涉及范围相当广。对青花历史、纹饰、制作工艺等的研究从未停止,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对青花文化的创新应用研究也不在少数。但是系统的论述青花瓷的文化内涵的文章很少,大多是对某个青花元素的大篇幅描述以及简要带过其文化意蕴,对青花瓷的文化内涵没有全面系统的概括。本文旨在通过探究青花瓷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领略中国传统文化之美,进而更充分的坚定文化自信,发扬践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三、正文

  青花瓷作为我国风靡世界的国瓷,青翠浓艳,是最负盛名的中国象征之一。透过一件青花瓷,剥开它的层层工艺、历史发展、款式分类以及纹饰图案,可以充分了解瓷器所处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并能理解青花瓷存在和发展的功能与意义,研究青花瓷的发展趋势,找到其中的规律性,促进青花瓷的创新性传承与发展。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作为世界艺术史上的一笔瑰宝,青花瓷必定要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向全人类弘扬其承载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一)青花瓷的制作工艺与用料

  青花瓷被归类于釉下彩瓷,大体由胎土、含氧化钴的钴料、透明釉组合而成,制作青花瓷,基本需要淘炼胎土、制胚、配制天然青花色料、绘制青花、制釉、施釉、烧制这七项工艺。

  制作青花瓷最基础的工艺流程是淘炼胎土。智慧的先民们把天然的瓷土与适量的粘土及其它的配方原料等充分混合起来,先经过晾晒使其干湿均匀,再经过浸泡、过滤、清洗、揉炼等步骤使其质地透彻,最终变成了备用胎土,也就是最初的瓷泥。到了宋代,瓷窑的发展使北方窑与南方窑的青花瓷器胎土呈现很大的区别,北方的胎土含铁较高,因此青花瓷胎土偏灰、黑色,相反,南方青花瓷的胎土偏白色,南北方自然、地理因素的差异也体现在了器物文化上。每个时期的胎土都是不一样的,元代景德镇的兴起使制瓷工艺进行了一次有价值的技术革命,青花瓷胎土的一元配方变成二元配方,不仅提高了瓷器的硬度,还提高了美观度。所以,纵观历史发展,景德镇与各种瓷窑的发展对青花瓷制作工艺的进步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实,瓷器包括青花瓷制作胎土的工艺来源于陶器胎土的制作。在新石器时期的原始社会,人们就开始创造性地使用陶器,后在商代才出现瓷器。青花瓷是由陶器演变而来,对其继承又自我发展。一项胎土工艺的传承、一种器物的发展,青花瓷也成为了独特的文化载体,兼有物质、精神的双重属性,把古代人民的劳动结晶、创造精神以及艺术追求传承下来,塑造了今日日臻成熟的生产工艺和博大精深的优秀中国传统文化。

  绘制青花的工艺就是在做好的青花瓷瓷坯上绘制各式各样的图案以及书法装饰。青花之美,美在质朴与素净,与自古至今中国人骨子里的雅致相匹配,青花艺术在阐述着中华民族的创造活动、精神导向和独特的审美情结。青花瓷把中国瓷器、中国绘画、中国书法融合在了一起,青花在更替的朝代里迎合了大众审美,顺应了民俗,代表了借物寓意的美好愿望,人们喜闻乐见,于是青花瓷得到了广泛的广泛青睐,在流通上打破了地域、时间的限制。除此之外,青花绘制的颜色也和朝廷、帝王的政令、审美有关。例如,明永乐、宣德年间青花的颜色艳丽夺目,这和此阶段的国力昌盛相关;明成化年间青花颜色淡雅素净,这与成化帝极高的艺术修养有很大关系。

  (二)青花瓷的历史发展

  青花瓷始于唐代,出土的最早的青花瓷残片作为实物史料证明了唐朝是一个滥觞期。唐代青花瓷产生之后,在宋朝时期却没有得到太大的发展。后由元代的景德镇瓷窑烧出了成熟的青花瓷。到了明朝,青花瓷在瓷器中占据主流地位,明宣德年间达到了顶峰。清朝时期又创烧了许多青花瓷的衍生品种,青花瓷在康熙年间一度达到了高峰,清乾隆以后逐渐走向衰落。

  考古专家在扬州多次发现来自唐朝的青花瓷碎片,这就使“青花瓷诞生于元朝”“青花瓷来源于西方”等说法不攻自破。唐朝的政治、经济高度发达,文化、艺术、科技一度走在世界前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度的灿烂时期。唐朝繁荣的经济和包容的文化、艺术审美为青花瓷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工艺、审美基础。唐朝尊崇道教和佛教,道教“无为而治”的思想和佛教朴素淡雅的思想渐入人心,人们开始表现出对带有“青”、“白”两种雅致颜色的青花瓷器极大的热情。唐朝与周边国家有着丰富多彩的经济、思想、文化、技术交流,还有频繁的货物、人员流动,其中其通过丝绸之路与阿拉伯、波斯等国家的交流使伊斯兰教进入中国,伊斯兰教崇尚青色和白色的思想与审美渐渐渗透进唐朝人的思想中,对青花瓷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碎片文物主要出土地扬州是唐朝对外贸易往来的重要港口,由此能看出唐代青花瓷主要海外销售,青花瓷不仅是中国人精神、意志、品格以及情感的物质载体,还是西方人钟情的承载东方文化的宝贵物品。

  元朝的青花瓷最终走向成熟,这也和当时的社会状况紧密联系。第一,元代是由蒙古族人统治,而原本生活在大草原上的蒙古族人,崇尚青色和白色,所以统治者的偏好给予了青花瓷一个绝佳的发展契机。第二,在元代之前,古代中国一直被汉族人统治着,而这次,少数民族却逐鹿中原,成为了新的统治者。汉人绝望、悲伤、苦闷的心理使他们追求道、佛思想,追求超脱,这一系列的精神也外化体现在物质上,人们喜欢上了拥有幽静青翠特色、含蓄内敛风格、自然无为底蕴的青花瓷,表达了自身独善其身的心境。第三,元杂剧、元曲、元绘画都很繁荣,平民文化异常流行,元代也是汉族与少数民族文化以及南北方文化大融合的时期,不少各个民族的故事、诗词、文字、技艺等文化全部浓缩到一件青花瓷上,当时时代的人们对民间各个地方的故事都很着迷,因此对青花瓷情有独钟。第四,元代景德镇瓷窑的兴起加强了众多手艺人之间的技艺交流,为青花瓷走向成熟奠定了物质和技术基础。

  明朝是永乐、宣德时期青花瓷的发展达到鼎盛。在此年间,郑和七下西洋,从伊斯兰地区带回了制作青花瓷的新青料苏麻离青,使用这种青料绘制图案色散而不聚,具有极高的使用价值与审美价值,为青花瓷不断向好的发展趋势打下了物质基础。这一时期明朝和周边地区有频繁的文化、经济交流,以至于青花瓷的造型、纹饰等受到了西亚文化的影响,比如葫芦瓶、扁壶等。明朝这一时期的官窑青花瓷制作精美、严格,民窑青花瓷则洒脱、自在,导致青花瓷风格丰富〔1〕。明朝绘画门类、题材技法相当发达,自明晚期,青花绘画逐步吸收了更过绘制中国画技法的元素。

  到清朝时,烧制青花瓷的各种技艺已经炉火纯青,加上清朝前期的封建社会高度繁荣,众多官窑、民窑,尤其是景德镇御窑厂,在朝廷管理和自发生产之下,清朝的青花瓷产量数量庞大,典雅美丽,风格迥异,拥有许多创新之处,得以售往世界各地,享誉世界。康熙、雍正、乾隆年间的青花瓷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其中,三个时期青花瓷的风格特点还深受三位统治者的政治作为、政治理念、意识及审美的影响。康熙年间的青花瓷清幽遒劲,雍正年间的青花瓷淡雅俊秀,乾隆年间的青花瓷鲜艳奇特。

  (三)款式分类

  我国古代的青花瓷种类繁多,包括丰富多彩的图案以及形形色色的款式。不同时期的图案款式都代表着不同时间段不同朝代的不同特点。概括来说,青花瓷款式主要分为纪年款、吉言款、堂名款、赞颂款和纹饰款五大类。下面我们对每一种款式展开进行讲解。

  首先是纪年款。纪年款通俗来讲就是运用写、刻、印等方法将瓷器烧造年代标记下来的款式,而纪年款根据其表示的年号不同又可以分为帝王年号的年款和以天干地支表明年号的干支款。根据最早的记录显示,纪年款最开始出现于明代永乐年间,这个时期篆写的字体主要为飘逸流畅的篆书体。另外明代还有端庄刚劲的宣靖款、笔画粗重的嘉靖款。到了清代又出现了字体工整的康熙款、苍劲有力的雍正款。随着时代科技文化的发展,近代还出现了英文款。

  其次是吉言款。从其名称我们也可以理解这款青花瓷的含义。吉言款的青花瓷就是在青花瓷上写下有吉祥寓意的语句,而对于这种吉祥寓意的追求大部分出现在民间的青花瓷。其主要是以行草字体为主,展现一种洒脱飘逸的态度。所写下的吉祥语句则表达了民间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颇有民俗气息。

  再者是堂名款。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堂名款主要是将堂名、人名写在瓷器上,为的就是进行私家收藏。因为其制作的出发点就是为了提供给私人进行收藏,所以其制作工艺有很严格的要求,制作也非常的精细,因此具有非常高的观赏购买价值。另外还有赞颂款。赞颂是指陶瓷爱好者对于瓷器的赞颂喜爱之情。例如“哥瓦弟玉”因为瓦比玉的历史悠久,年岁更长,所以称之为“哥”颇有趣味。

  最后就是纹饰款。它还有个别称叫做“花样款”也是民间青花瓷的一种。这种款式的青花瓷没有复杂的图案而是以一种简单的图案对器底进行装饰。图案有博古图、暗八仙、八吉祥等。

  由于青花瓷主要是进行观赏的,因此其器具上多有丰富的图案进行装饰,但值得注意的是官窑与民窑的图案特点有着明显的不同。大致上我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单独青花装饰图案。这种类型的青花图案,结构上比较自由,也没有轮廓限制,因此其既可以有轮廓美又可以有形式美。

  连续青花装饰图案。这种连续的图案并不是杂乱无序的,而是根据一定的格式、规律对图案进行排列,从而形成其特有的组合没以及韵律感,给人一种整齐有序的美感。

  除了款式图案,青花瓷还有丰富多样的纹饰。比如几何纹、漩涡纹、弦纹、云雷纹、回纹、鱼纹、龙纹、团花、缠枝、折枝、宝相花、卷草纹、忍冬纹、莲瓣纹、鸭纹、婴戏纹。

  青花瓷图案题材十分丰富,有山水人物、龙凤花鸟、鱼虫走兽、吉祥图纹等等,白色瓷器上绘制蓝色图案,蓝白相映,清新素雅,充满活力。青花瓷很多纹饰通过象征、比拟、谐音等手法表达吉祥美好之意,如莲花在我国又深邃的文化渊源,是洁身自好、品德高尚的象征。如缠枝纹又名“万寿藤”寓意吉庆,因其结构连绵不断,故又具有生生不息之意,都体现着人文精神,代表着人们的思想情感。

  

  (四)文化价值

  1.美学价值

  从其工艺特点以及图案上就可以看出来其深厚的美学收藏价值。比如明代的青花瓷上的图案突破了以往对于瓷器图案的定义,出现了很多动植物。此外,民间的青花瓷器上还出现了很多民间的生活娱乐场景,比如孩童之间捉迷藏的小游戏,为青花瓷增添了一抹人情味,明代后期将文字书法与绘画结合,丰富拓展了装饰青花瓷的题材,十分巧妙,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也给后人以艺术的享受。〔2〕再者,青花瓷制作的背后可以说是群英荟萃的。我们所熟知的青花瓷制作地景德镇从古至今一直致力于发扬青花瓷文化,而景德镇之所以能够有如此巧为天人的制作技艺,除去其天然的地理气候优势以外,还有其强大的美术、文化优势的支持。因为景德镇临近徽州、江浙地区,而这些地区恰好有非常浓厚的文化以及美术发展历史。景德镇的青花瓷制造者将这些文化、美术色彩融入到青花瓷中,在推动了青花瓷的发展的同时,青花瓷也将这些雅俗共赏的文化推向了新的高度。

  从其制作工艺来看,青花瓷主要是由青花和釉里红瓷组成,那这又能有什么样的文化价值呢?我们知道,青花是起源于唐代的,而釉里红瓷则是起源于元代,正是因为青花瓷的存在将这两种不同时代的东西掺杂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艺术品,充分发挥这两种原材料的优势。众所周知,中国文化将儒、释、道以及伊斯兰教等进行融合,而青花瓷中青花与釉里红瓷的融合自然就是这种文化融合的体现,同时也体现了我国一直以来兼收并蓄的博大胸怀。同时,青花瓷一直以来的不断升华不断改进,一直在创造新的美感体验,这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对于美学观念的不断升华。综上这都是青花瓷美学价值的体现。

  2.艺术价值

  对于艺术价值如果从青花瓷这个整体来谈的话会比较笼统,那么我们可以从比较有代表性的瓷中瑰宝-元青花瓷来分析。不同于其他朝代的图案,其图案具有自己特有的节奏感韵律感,虽然构图的层次比较多比较密集但有主有次不杂乱,给人以很舒适的观看感受。再者,元青花瓷将中国的书画艺术从纸面上搬到了瓷器上。我国的绘画艺术区别于外国绘画的最大特点就是以黑白体系构成的水墨画。青花瓷在其发展中承袭了水墨画的特点,其设计大都模仿以及借鉴水墨画并在其发展过程中从“墨分五色”到“粉分五色”实现了中国绘画艺术载体的创新。最后是元青花瓷一个典型的特征黑白双关性所体现的艺术价值。所谓的黑白双关就是指元青花瓷比较注重黑白色彩的效果通过黑白色彩的对比进行虚实渲染,从另一个角度说也就是进行一种互补。在多数情况下,是以黑色为主体白色为负体,一实一虚,以相互转换的形式来处理黑白空间的转换对比。人物画中元青花瓷主要以画面中小中见大开创了全新的视觉眼界。

  3.历史价值

  青花瓷承载着中国古代文明的印记,是历史的见证和研究的重要资料。通过收藏和研究青花瓷,可以深进入了解古代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变迁。拿元青花来讲,元代的青花瓷制作工艺趋向成熟,生产器物更加精美,尤以江西景德镇生产最为精致,反映了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的极大提升,从侧面体现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的发展繁荣。元青花绘画层次更多,画风更加豪放,元青花的造型和纹饰带有异域色彩,如卷草纹、缠枝莲等繁缛纹饰,是波斯文化、伊斯兰文化和中原文化融合的产物,都印证着元朝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和中外贸易的繁荣发展,游牧民族包容开放的性格促使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元代景德镇青花瓷的出现和兴盛,打破了宋代单色瓷的局面,开创了彩色瓷的发展先河,景德镇成为了闻名中外的瓷都,为中国瓷器的传播到世界各地,产生国际影响力作出重要贡献〔3〕。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能够补充文字记载,对研究中国历史有巨大意义,这就是古瓷器自身附属的历史价值。

  4.传承价值

  青花瓷的传承意义更多的可能是文化上的承载。他并不是一个瓶子那么简单,青花瓷本身所体现的宁静和坚毅,幽雅而深刻完美的契合了华夏民族的气质,瓶身的图案和纹饰描绘着中国绘画中独特的朦胧美,向人们展示着所要表达的思想和凝结的历史特征,同时打上了时代的印记,他是现在与过往联系的桥梁,是绘画与瓷器的交融,是文化与精神的融合,一瞬间,那种血脉民族中民族情感的共鸣以瓷器为载体蔓延开来。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其在青花瓷图案中屡见不鲜,矫健地身姿与丰满的形象揭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特性。另外还有像祥瑞福寿纹饰,如狮纹和麒麟纹,在明朝宣德年间,这两种纹饰烧制的青花瓷大量出现,寓意吉祥和财富,承载着中国人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永恒祈求,是中华民族的传承精神,更有凝聚人心的强大力量。总的来说,青花瓷的传承之美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以及不同的艺术风格等方面。〔4〕作为中国元素的代表,青花瓷具有民族文化色彩的审美内涵,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注重精神和文化的传承更为重要。

  5.文化交流价值

  青花瓷作为"礼器"运用于对外贸易由来已久,代表了中华民族自古就是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在国际交往中,青花瓷器也是一种高贵的评价。青花瓷发明于中国,又流传到世界各国,在这个过程中同时吸收着外国优秀的文化因素和技术经验,青花瓷成为了中国人民和世界劳动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青花瓷颜料中的钴蓝将"波斯蓝"与中国"瓷"相融合,是中西亚文化交流融合后的灵感独辟;欧洲人对中国青花瓷的渴望,推动了地理大发现;宋代瓷器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贸易,传播到了世界各地,成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交流价值;元代海上贸易往来空前繁荣,生产的瓷器大批外销,促进了华夏文化与西亚文化的深层次碰撞,体现了中华文明巨大的审美包容性和外来文化吸纳力,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物证。也正是在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中,青花瓷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深沉和内敛的神韵,不断得到各国人民的欣赏和喜爱,反过来进一步推动了国家间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

  青花瓷的流传和外销,不仅传播了中国的陶瓷文明,更传播了中国的文化精髓,提升了中国国际影响力,推动了国际文化的交流,促使世界制瓷业的多元化发展。

  (五)文化创新

  传统文化需要不断地传承和创新,唤醒民众的意识,永葆其生命活力,提高民族文化自信。青花瓷是一种时尚,在现代青花艺术发展中,青花元素不断与现代元素相融合,与时尚联系的更紧密。“国潮”一词的兴起就是很好的见证。其实青花元素早已融入我们的生活中,广泛应用于服饰、家居、建筑、纸笔、文创产品、电子产品、包装设计等等领域,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室内设计融入青花元素,蓝白相间,既简洁又典雅,既庄重又灵动,散发着平和舒适的感觉,再比如2008年奥运会,颁奖奖人员所穿的服装采用青花图案,传统刺绣工艺突出了青花瓷的晕染效果,让青花元素在奥运会上闪耀出彩。现代青花元素的运用只是人们将青花瓷化繁为简,保留图文原有的意境并进行简化,也就是人们从青花瓷上提炼出一种可以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将传统青花元素与现代技艺相结合,沿袭其色彩和图案运用于现代物品和艺术上,最常见的是山水花鸟图案,既展现了中国风,又能体现现代工艺。青花瓷的创新发展使其从历史中跳动在我们的生活中,让青花瓷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但同时对于青花瓷的破坏和传承情况,仍需重视。一方面,在快节奏的生活里,人们学习和继承传统文化的意愿较低,传统制瓷技艺面临后继无人的情况,因此应该利用手段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让人们喜欢、爱上传统文化,政府也应当给与重视和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产生冲突不可避免,科技让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印象变淡了,但是科技也能与文化相结合,能够借助新科技手段为文化赋能,比如“会跳舞”的文物,利用科技手段让文物“活”起来,青花瓷的展现也能运用科技多角度呈现,让青花瓷的传承和创新有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孙珊.试析青花瓷发展的特点[J].陶瓷科学与艺术,2023,57(04):70-71.

  [2]郑潇.艺术美在青花瓷装饰中的体现[J].艺海,2013,(11):186-187.

  [3]黄耀元.略论景德镇外销青花瓷的历史文化价值[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06):352+130.

  [4]左洋.清代早期景德镇民窑青花瓷纹饰研究[J].参花(下),2023,(06):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