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深入理解与传承礼文化、探讨礼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提升公众对礼文化的认知和兴趣以及在深入了解礼文化的过程中推动山东博物馆礼文化展示的创新与发展,本小组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调查法、实地调查法以及访谈法等调查方法,对山东博物馆中与礼文化和孔子礼文化相关的器物、书籍文字以及先圣故事进行调研,本小组通过对实地调查中与礼文化相关的展品进行详细记录,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归纳分析,最终得出了认知、态度和实践三个维度的调查结果。首先,从认知维度上而言,通过这次调研,激发了本小组成员传承和弘扬优秀礼文化的自觉性和自豪性,但是调查问卷的数据显示,大多数大学生对礼文化的认知程度不高,由此建议大学开展专门的礼仪修养课程,从而增强大学生对礼文化的认识。其次,从态度维度上而言,调查问卷的数据显示,大多数大学生对学习礼文化的积极性不高。由此建议举办多种多样的礼仪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礼文化的氛围。最后,从行为维度上而言,调查问卷的数据显示,有一部分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难践行礼仪,由此建议,可以通过采取奖励性措施鼓励更多大学生自觉践行礼仪,提高大学生践行礼仪的自觉性。总之,本次调研活动的开展,使本小组成员意识到了礼文化的重要性以及传承与弘扬礼文化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关键词:礼文化;孔子礼文化;山东博物馆;器物;礼仪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为了解决这种动乱,孔子提出了“礼”的思想,认为应该通过礼教来治理社会,孔子最为推崇的是周礼,认为周礼借鉴了夏商两个朝代,又有所增减,因此变得完美丰富。 孔子在继承周礼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社会的实际情况,对礼的内容进行了创新和发展。直至今日,孔子在我国思想史和文化史上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礼的思想更是对现实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
但是,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发现在当代大学生中,绝大多数人只是通过初中高中教材上的学习,对于孔子的礼文化仅仅只有一个较为浅层的理解。然而,孔子“礼文化”的内涵远比我们所了解的深刻的多。基于此,我们查询了大量相关文献,在对孔子“礼文化”有了基本理解的基础上,于今年三月份来到了山东省博物馆,通过实地考察馆内的相关文物,对孔子的“礼文化”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了解。本文将以问卷调查法、文献调查法、田野调查法等方式相结合,根据调研结果,从“器物背后皆为礼”“书籍文字体现礼”“先圣故事感悟礼”三个角度,具体对孔子“礼文化”进行阐述。
(一) 国内研究现状
自古以来,随着各个朝代的不同需要,我国对孔子“礼文化”的研究从未停止,并且越来越深入。
1.学术著作与期刊论文
(1)文献挖掘与整理:
我国关于研究孔子礼文化的文献很多,比如鲍跃华老师在《孔子与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研究》一文中,强调了孔子对礼的推崇和对礼仪文化的维护,深入探讨了孔子礼学思想的基本概念、内涵、历史发展及其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作用。
李宁和宋爱平在《儒道先师的交流与对话——山东博物馆藏孔子见老子画像石》一文中,围绕山东博物馆所珍藏的孔子见老子画像石进行了深入探讨。文章首先介绍了这些画像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接着,详细介绍了山东博物馆所藏的几块具有代表性的画像石,包括其尺寸、出土地点、艺术特色及画面内容。文章还分析了这些画像石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作者认为,这些画像石不仅是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的直观反映,更是儒道两家思想交流与对话的重要见证。通过孔子与老子的相见,以及“孔子师项橐”的故事,传递了儒道两家在追求智慧、尊重知识方面的共同价值观。
张超和陈秋枫在《孔子礼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以〈论语〉为核心》中,深入《论语》,挖掘孔子礼思想的精髓,认为它不仅塑造了古代社会的行为规范,更蕴含着跨时代的普世价值。强调在新时代背景下,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特别是孔子礼思想的现代意义。孔子礼思想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和谐与文化传承,文章指出,这些思想资源为现代社会提供了道德建设的框架、和谐共处的准则以及文化自信的基石,对于推动社会进步、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具有深远意义。
从《论语·乡党》篇中,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孔子的礼论思想及其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孔子认为礼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工具。《乡党》篇通过描述孔子的言行举止,展现了礼在日常生活和政务活动中的广泛应用和重要性。孔子对周礼尤为倾慕,认为周礼是礼制的典范。他通过自身的言行实践,努力恢复和弘扬周礼的精神。《论语·乡党》篇通过详细描述孔子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接人待物等方面的礼仪实践,展现了孔子对礼的深刻理解与尊崇。孔子不仅在日常生活中严格遵守礼仪规范,还在政务活动和待人接物中展现出高度的礼仪素养和道德风范。他的这些实践不仅为后世树立了礼仪的典范,也为人们理解和践行礼仪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中国上古祭祀文化》由傅亚庶所著,是对中国上古时期祭祀文化进行综合研究的专著。该书以商周时期的祭祀为重点。系统阐述了庙制、郊祀、宗庙中的祭祀礼仪、丧葬中的祭祀礼仪等。详细分析了古代庙制的设立、变迁及郊祀的仪式和内容。深入探讨了宗庙中各种祭祀仪式的具体步骤、意义及其社会功能。对丧葬过程中的祭祀活动进行了全面的描述,揭示了其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帮助我们深入的了解了古代的祭祀活动中体现的礼文化。
《三礼学通史》由丁鼎教授主编,是一部全面、深入、系统地探讨“三礼”——《周礼》、《仪礼》和《礼记》学术发展史的专著。对从先秦至当代的三礼学发展进行了详尽的梳理和总结,填补了学术界关于“三礼学术史”通代研究的空白。该书的核心部分是对三礼学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学术发展进行了详细的梳理。 从先秦时期三礼的初步形成,到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以及近现代等各个历史时期,该书都深入探讨了各个时期三礼学的发展特点、重要学者及其学术成就、代表性著作及其思想内容等。通过这些内容,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了三礼学的内容及其历史发展,并且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礼学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2)研究方向与学派:
哲学角度:分析了孔子礼文化的思想内涵和价值观念,如“克己复礼”等主张,以及其在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伦理建设中的意义。
社会学角度:探讨了孔子礼文化在社会结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中的作用,以及其在古代社会中的实践情况。
教育学角度:研究了孔子礼文化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如将礼列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传授并整理礼书等。
2.实践应用案例
随着礼文化的发展,它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内容与之一。各大学校开设“道德与法治”、“礼仪与规范”等课程,将孔子礼学思想融入现代教育中,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礼仪规范,而且有利于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师生关系建设等。正如,秦蕾老师在《中国礼文化与大学生规矩意识的培育》一文中所提,各大高校应当积极探索并利用中国丰富的礼文化资源,使之为立德树人服务。
3.研究成果的推广
山东省博物馆:山东省博物馆开展了一系列与礼文化相关的文物展览,如《礼运东方——山东古代文明精粹特展》,通过文物串联起山东古代文明的发展脉络和中国“礼”思想的起源、传承与发展。展览包括各个时期的代表性文物,如陶器、玉器、青铜器等,展示了古代中国的礼仪制度、宗教信仰、审美观念等方面的内容。
孔子博物馆:孔子博物馆策划推出了大力宣传孔子思想和礼仪文化发展的“中和礼乐特展”交流巡展和“孔子文化展”。
社会教育:以礼文化、“六艺”、传统节日等为主题开展社会教育的课程为重点,在“孔子课堂”等社会教育品牌的开展中,向市民普及孔子礼文化知识。
文创产品:近年来,孔子文创产品、礼文化文创产品越来越多地流入文化市场。正如,李睿畋在《礼文化在文创设计中的应用》一文中所提,礼文化文创产品作为一种传播礼文化的重要途径,我们应当积极发展文创产品,以广大消费者能够接受的方式来展现和传承中国传统礼文化。
总之,《孔子礼文化研究》在丰富我们对孔子礼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的学术著作、期刊论文、实际应用案例等方面均有颇多建树,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迪。
(二) 国外研究现状
1.相关研究文献
孔子礼文化的研究在国外可以追溯到16世纪,当时西方传教士开始关注中国的儒家思想,并对《论语》等经典进行翻译和传播。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的拉丁文译著《四书》被认为是《论语》最早的西方译本,为孔子礼文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哲学辞典》中,伏尔泰从理性、平等、自由的角度对礼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提升个人修养提供了新的解释。
在《从吃人到定分:由〈论语〉激发的平衡社群和自由的尝试》一文中,Sor - hoon Tan 认为儒家的礼应该被理解为一种群体中的自由个体的道德授权概念。他认为通过礼来建设群体是儒学的重心。同时,他指出礼不仅有助于我们的社会交往,构建了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
也赋予不同实体、现象和关系以意义与价值。
2.研究学派与特点
新儒家学派:这一学派主要运用新儒学的观点研究孔子,强调孔子的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他们主张在保留孔子思想精髓的同时,吸收其他学说思想,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后现代主义学派:后现代主义学派运用后现代主义的观点研究孔子,强调对孔子思想的创新解读。他们关注孔子思想中的非逻辑、非连续性等方面,试图打破传统的研究框架。
美德伦理学学派:该学派从美德伦理学的角度出发,研究孔子礼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和伦理价值。他们关注孔子思想中的道德实践、道德修养等方面,强调孔子的道德哲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3.研究热点与成果:
译解:国外学者对儒家经典,如《论语》等,都做过不少译解工作。如《理雅译丛·国学经典》,对孔子思想的传播和研究有重要影响。
4.研究机构与活动
学术机构:许多国外大学和研究机构设立了专门研究儒家思想的部门或项目,如哈佛大学的“哈佛燕京学社”等。
学术会议:定期举办关于儒家思想的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为学者提供交流和合作的平台。
出版物:出版了大量关于孔子和儒家思想的学术著作、期刊论文和译著等。
5.总结:孔子的“礼文化”在国外的研究越来越多元化,不同学派和研究者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对孔子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孔子“礼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所以深入理解和研究孔子以及其礼文化是十分必要的。
三、调研目的
本小组在山东博物馆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对与礼文化相关的器物、书籍文字以及先圣故事的调查研究,追随孔圣人的脚步,深入了解礼文化。我们本次调研活动的目的是深入理解与传承礼文化、探讨礼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提升公众对礼文化的认知和兴趣以及在深入了解礼文化的过程中推动博物馆礼文化展示的创新与发展。以下是我们小组在这次活动具体的调研目的。
(一)深入理解与传承礼文化
山东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集中展示地,是各种文化传承和展示的重要场所。而孔子在其思想体系中的“礼”,作为儒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其文化价值是十分深厚的。通过考察博物馆中与礼文化相关的器物、书籍文字以及先圣故事,我们可以追溯到在古代社会中礼文化的历史脉络,了解其起源、发展和转变的过程。随着历史的发展,礼文化也在不断演变。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跟孔子相关的礼文化的文物,我们可以分析礼文化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和变化,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礼文化的历史演变。孔子所倡导的“礼”,通过观察山东博物馆展出的与孔子思想体系中礼文化有关的器物、书卷文字、先圣故事,不仅是一种仪式或礼节,更是一种道德规范和精神追求。“礼”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在古代社会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我们的团队选择通过对山东博物馆中与礼文化相关的文物、文献、展览的考察,来追随孔子的脚步,探寻礼文化,更好地理解和传承礼文化,从而探寻这种道德规范和精神追求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背景下的具体体现。有助于我们对礼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起源、发展、演变过程及其社会作用和意义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这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礼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礼文化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历史脉络、核心内容及其发展变化,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智慧,既有助于我们对礼文化的更好传承和弘扬,又能增强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探讨现代社会的文化价值
礼文化可能在某些方面已经与随着社会发展进步而产生的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某种冲突。但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的礼仪文化,其价值与意义仍是绝无仅有的。我们小组通过追随孔子脚步,了解孔子文化中的礼文化,深入学习礼文化,在现代社会,孔子文化中的礼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对山东博物馆中与礼文化相关的器物、书籍文字以及先圣故事等文物调查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深入理解礼文化的内容,更是为了探寻礼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和应用。通过具体的数据和实地考察,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礼文化的重要性和意义,并促进其在现代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礼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多方面的价值,不仅可以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个人品格和社交技能,而且可以促进文化的交流,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我们应该更加重视礼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将其合理的与现代社会生活相挂钩,让其在现代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但也不能通过错误的方式使其相融合,否则可能会出现不利的影响。通过观察博物馆中礼文化的展示,我们可以探索如何将礼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为现代社会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三)推动社会大众对礼仪文化的认知和兴趣的增强
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指标是大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兴趣,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其中,塑造社会风气,促进人际和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礼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山东博物馆使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有着丰富的展品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公众通过观览山东博物馆可以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将文化知识传播给公众,并将其推广出去,是山东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的职责之一。进行博物馆实地调查礼文化,目的是为了提升公众对礼文化的认知和兴趣,进一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礼文化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铸造民族精神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推动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礼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通过考察山东博物馆中礼文化的展示方式和内容,了解公众对礼文化的认知和兴趣程度,进而采取相应措施,提升公众对礼文化的认知和兴趣,从而激发公众对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和价值的亲身感,增强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不断促进礼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四)推动博物馆礼文化展示的创新与发展
随着社会的变化和观众需求的变化,山东博物馆对礼文化相关器物、书籍文字以及先圣故事的展示方式和内容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山东博物馆是礼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它对礼文化相关器物、书籍文字以及先圣故事的展示方式和内容对公众了解礼文化具有重要影响。通过调查山东博物馆器物、书籍文字以及先圣故事中的礼文化,可以发现展览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和优化措施,可以通过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增加多媒体展示等方式,使礼文化的展示更加生动、形象、直观,提高观众的参观体验。在博物馆调研礼文化的目的是为了推动博物馆礼文化展示的创新与发展。通过深入了解礼文化内涵、评估现有展示效果、探索新的展示方式和手段等步骤,为山东博物馆的礼文化展示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意,使公众对礼文化有正确的认识。通过对山东博物馆的调查研究,可以发现在传承和弘扬礼文化方面的有效性和不足。结合博物馆的实际情况,需要探讨如何通过改进展示方式、加强宣传教育等措施,以便山东博物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孔子文化中的礼文化。
四、调查对象
我们的调查对象分为器物、书籍文字和先圣故事三部分。
(一)器物
想要更好地理解器物背后的涵义,我们可以从“礼”的角度出发。山东博物馆本次“禮运东方”展的定名已为观众确定了观看文物时的关键词——“禮”。
关于礼器物的研究,本小组成员主要从祭孔礼器、玉礼器、实用礼器(如食器、酒器、水器)、礼乐器物(鼎)、礼器翘楚五个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
第一,能够反映身份地位、等级与权力的青铜礼器和祭祀礼器。礼器是古代中国贵族在举行祭祀、宴飨、征伐及丧葬等礼仪活动中经常使用的器物,透过礼器,我们可以了解到使用者的身份、等级与权力。在山东博物馆中最突出的祭祀礼器当属商周十供。乾隆三十六年(1771),乾隆皇帝第五次到曲阜祭祀孔子时,下令将紫禁城中内府所藏十件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颁赐给孔庙,它们被称为“商周十供”。下图所展示的是商周十供中的部分礼器。第二,构建和表达礼仪内涵的玉礼器。礼器除了能够体现物质文化,还是礼仪文化的载体。它们以具体的形态、材质和用途,构建和表达了丰富的礼仪内涵。在玉礼器中,璧、琮等代表了祭祀天地的最高礼仪。山东博物馆中的玉礼器品种多样,包括璧、玉斗、玉牌串饰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鲁国大玉璧。见下图4-3。第三,体现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的礼乐器物。礼器的使用,往往与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密切相关。在“礼崩乐坏”时,礼器的滥用或缺失,反映了社会道德风尚的败坏,如楚王问鼎。反之,礼器的正确使用和保存,则体现了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下图4-4所展示的是鼎。第四,丰富礼仪文明体系的礼器。礼器作为礼仪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类、形态和用途的多样性,丰富了礼仪文明的体系。如青铜礼器中的食器、酒器、水器等,不仅满足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也体现了礼仪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下图所展示的是山东博物馆中的典型食器、酒器、水器,分别是铜盖豆、鲁侯尊、多兽铜盘。第五,礼器翘楚——蛋壳黑陶高柄杯。大汶口一龙山文化时期高柄杯基本上都是出自于较大的墓,在地层和遗迹中不见,其形制规整、材料考究、纹饰精美、制造工艺精湛,绝非普通生活实用器,而是专门作为礼仪性用具使用的礼器。高柄杯中最著名的是蛋壳黑陶高柄杯,在黑度、亮度、薄度、硬度上都无可挑剔。蛋壳黑陶高柄杯也是山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蛋壳黑桃高柄杯如下图4-8所示。
综上所述,礼器对研究礼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们不仅是物质文化的体现,更是礼仪文化的载体,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政治结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通过对礼器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古代礼仪文明的内涵和价值,更加直观地感受礼文化。
(二)书籍文字
古代书籍文字中记录了许多关于礼文化的内容,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是《论语》。《论语》中所记载的关于礼的名言有很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两处。一处是《论语泰伯篇》中孔子对礼的作用的论述,孔子认为礼无处不在,恭、慎、勇、直都需要用礼“节”之,只有合乎礼的美德才是正确的美德。另一处是《论语颜渊篇》中颜渊问仁的片段。在颜渊问仁片段中,孔子对于仁的条目从“视、听、言、动”四个角度作出了明确规定,为人们践行仁与礼提供了明确的标准。
在山东博物馆的孔子展区中展有六大竖直而立的竹简。儒家文化竹简中所展出的名言也体现了对礼文化的重视。竹简内容是孟子对于“仁者爱人”的论述,孟子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其意为君子内心所怀的念头是仁,是礼。仁爱的人爱别人,礼让的人尊敬别人。竹简如下图4-9所示。
(三)先圣故事
在山东博物馆中,我们除了了解到了关于礼的重要器物以及书籍文字外,还在孔子展区看到了这样一副独特的画像——孔子拜老子画像石。相传,孔子在沛地求教了老子几日,深觉受益匪浅,临行归鲁之时。老子相送孔子到黄河边,孔子望着滚滚黄河感慨岁月的流逝不止,人生死后去往何方。老子回应孔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不要贪婪的追求功名利禄就不会迷失自己,徒生烦恼。孔子进一步向老子解释自己是忧虑人生短暂,不能为国家万民做出贡献。老子则回应道,天地运行自有规律,这都是自然发展的结果,不必人为自然担忧,尔后又劝诫孔子学习水之德,“上善若水,谁善利万物而万物莫与之争”。孔子受益匪浅。从这个故事中我们感受了儒家入仕为官思想与道家出仕归隐思想的碰撞。孔子与老子这两种思想并无对错之分,只是基于不同的立场得出了不同的观点。孔子拜老子画像石如下图4-10所示。
五、调查方法
我们小组主要运用了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和文献调查法三种方法对孔子礼文化进行调研。
(一)问卷调查法
1.问卷调查基本信息统计
2024年3月上旬,我们小组利用QQ、微信等现代高科技技术,利用纸质问卷和网上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聊城大学大学生进行孔子礼文化的调查研究。回收问卷阶段共收回有效问卷200份。问卷共设计了10道题,9道单选题、1道多选题,包含认知、态度、行为三个维度的内容。性别占比情况如表5-1所示:
据图表中了解,本次调查问卷主体男女性别比例较为均衡,有利于保障本次调查结果客观公正。
2.文化认知程度
人们习惯上将认知对应于情感和意志。认知是个体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一种信息加工活动。大学生对“孔子礼文化”的认知程度是大学生了解孔子礼文化的直接影响因素。对孔子文化的了解程度占比情况如下表5-2:调查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对孔子礼文化的了解程度很低,40%的受访者很少了解;甚至有20%的受访者不了解孔子礼文化;有少部分受访者对孔子礼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并且有不同的深度。其中,在40%的受访者中,仅有10%的人能清晰准确地回答孔子礼文化知识及其所体现的内涵,如“礼之用,和为贵”等。
《论语》等经典文献:关于《论语》等孔子经典文献的阅读,表示读过或有所了解的受访者约占55%,而表示从未接触过的受访者占10%。这说明,孔子礼文化在当代社会得到了较好的传播,但提升的空间还很大。
3.教育影响评估
孔子教育思想的影响:在调查中,50%的受访者认为孔子的教育思想对自己的学习及学习态度有积极的影响。其中,尤以“有教无类”、“学而时习之”等教育思想最为深入人心。大多数学校都开设了与孔子文化相关的课程或活动,但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学校在这方面的教育仍需加强。
4.意见与建议
总而言之,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孔子礼的文化教育,创新孔子礼文化的传播方式,挖掘孔子礼文化的现代价值。
加强孔子文化教育:受访者普遍呼吁加强孔子礼文化的教育和传播,尤其是在学校教育中增加相关内容,提高青少年对孔子礼文化的认识和认同。在学校课程中增加孔子礼文化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孔子礼文化的内容、内涵以及孔子礼文化对中国的影响和对世界的影响;举办孔子文化节、演讲会、研讨会等活动,增强市民对孔子礼文化的了解积极性和兴趣;鼓励家族传承,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将孔子礼文化的知识传授给孩子。
创新传播方式:为了更好地推广孔子礼文化,受访者建议采用多种传播方式,如利用网络、社交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孔子礼文化的普及程度和影响力。
挖掘现代价值:受访嘉宾希望进一步挖掘当代社会孔子礼文化的应用价值,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提供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5.结论与建议
本次调查显示,受访者对孔子礼文化有一定了解和认同,认为礼文化对个人成长意义重大,对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但是,在孔子礼文化的教育传播和现代应用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挑战。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学校教育中的孔子礼文化教育,提高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2)创新对孔子礼文化的传播方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普及率和影响力。
(3)深入挖掘孔子礼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应用价值,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通过上述举措的实施,相信孔子礼文化一定会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一定能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二)文献调查法
1.引言
孔子,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其思想体系对中国乃至东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礼”作为孔子思想的核心之一,不仅体现了古代社会的道德规范,也对现代社会的文明建设具有指导意义。我们通过对孔子礼文化的相关文献进行调查研究,深入探讨其起源、发展及当代价值。
2.文献概览
在进行孔子礼文化的文献调查时,我们主要参考了《论语》、《礼记》等经典文献,以及历代学者对孔子礼学的注释和研究著作。这些文献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撑和实证材料,使我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孔子礼文化的内涵和演变。
3.礼的发展
礼的起源可追溯到远古时期的祭祀活动。在古代社会,人们通过祭祀天地、祖先等神灵,表达对自然和祖先的敬畏之情,并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礼仪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礼逐渐从宗教仪式中脱离出来,成为了一种社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孔子在继承和发展古代礼文化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礼学思想。他强调“礼之用,和为贵”,认为礼的作用在于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同时,孔子还从“视、听、言、动”四方面为人们践行仁与礼提供了明确的标准。
在孔子之后,历代儒家学者对礼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发展。他们不断完善礼制规范,提出了更为丰富的礼学理论,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儒家礼学体系。在这个过程中,礼不仅成为了一种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还逐渐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成为维护社会秩序和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当代社会,孔子礼文化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首先,礼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有助于培养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自律意识,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其次,礼文化中的尊重他人、注重礼仪等思想,对于提高人们的文明素养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最后,礼文化还具有跨文化的价值,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4.结论与展望
通过对孔子礼文化的文献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孔子礼文化不仅体现了古代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也对现代社会的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展望未来,我们应该继续深入挖掘孔子礼文化的价值内涵和实践应用,推动其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发展。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与其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三)实地调查法
1.调查背景与目的
孔子,作为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其思想和礼文化对中国乃至东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山东博物馆作为展示和传播齐鲁文化的重要场所,其中孔子礼文化的展示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价值。本次实地调查旨在深入了解山东博物馆中孔子礼文化的展示情况,包括展示内容、方式、受众反应等方面,以便为进一步提升展示效果提供参考。
2.调查方法与具体步骤。
(1)前期准备:收集山东博物馆的开放时间、参观指南等相关信息,制定详细的调查计划。
(2)实地参观:小组成员于2024年3月31日前往山东博物馆,专门参观展示孔子礼文化的展厅。记录展厅的布局、展品内容、展示形式等信息。
(3)观众访谈:随机选择正在参观的观众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孔子礼文化展示的看法、感受和建议。
(4)数据记录:使用相机或手机拍摄照片,记录展厅的实际情况和展品的细节。同时,记录访谈的内容和观众的反馈。
数据分析: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展示效果的优势和不足。
3.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山东博物馆中所展出的与孔子礼文化相关的内容与展出方式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在展示内容上,山东博物馆中的孔子礼文化展示内容丰富,包括孔子的生平事迹、儒家经典、礼仪用品等。展品形式多样,既有实物展示,也有图文说明和多媒体展示。在展示方式上,展示方式多样,采用了图文结合、多媒体互动等多种手段。其中,多媒体动展示方式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参与和互动。我们通过访谈发现,大部分观众对孔子礼文化的展示表示满意,认为展示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同时,也有部分观众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增加互动体验、丰富展示内容等。
4.问题与建议
问题与建议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展示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提升。虽然目前展示的内容已经较为丰富,但仍有进一步挖掘和拓展的空间。可以增加对孔子礼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和影响等方面的介绍,以及与其他文化、艺术的比较和联系。二是互动体验需要加强。虽然已经采用了多媒体互动等展示方式,但仍有提升的空间。可以增加更多互动性强的展示项目,如模拟礼仪表演、VR体验等,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孔子礼文化。三是观众参与度有待提高。可以通过举办讲座、研讨会等活动,吸引更多观众参与孔子礼文化的讨论和交流。同时,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扩大宣传范围,提高观众的参与度。
5.总结
我们小组本次的实地调查对山东博物馆中孔子礼文化的展示情况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分析。通过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展示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是展示效果的亮点所在,但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我们认为可以加强展示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增加互动体验和提高观众参与度等建议,以期为山东博物馆的孔子礼文化展示提供有益的参考。
为了更好地学习与掌握山东博物馆中礼文化,我们小组制定了详细的调查过程。整个调查过程主要包括前期准备、实地调查、撰写调查报告三个阶段。
(一)前期准备阶段(3.25-3.29)
1.确定调查目标
在开始调查之前,我们首先明确了调查的目标: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希望加深对礼文化的理解,更好地传承与弘扬优秀的、先进的礼文化。
2.收集背景资料
我们查阅了山东博物馆的官方网站、新闻报道以及学术论文,了解了博物馆的基本信息、历史沿革、展览特色和观众反馈。我们着重收集了相关礼文化地资料。这些资料为我们后续的实地调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3.制定调查计划
结合我们小组的调查目标,我们拟定了具体的调查计划,包括调查的时间、地点、具体内容和方法。同时,我们还制定了“大学生对于孔子礼文化了解程度”的调查问卷。我们通过邀请校园中的同学对问卷进行填写,对于大学生对孔子礼文化的了解程度的状况有了大致了解,这为我们进行实地调查提供了方向。
4.准备调查工具
我们准备了相机、笔记本等调查工具,以便在实地调查中更好地记录展品信息、拍摄照片。
(二)实地调查阶段(3.30-3.31)
1.参观展览
我们以山东博物馆山东历史文化陈列展(即二楼的6、7、8、9、12号厅)为主要调研区域,尤其以孔子展区为重点研究区域,对展馆中的蕴涵礼乐文化的器物、书籍文字进行了调研。在参观过程中,我们详细记录了展品的名称、年代、来源、特色等信息,并对展品的质量、保护状况和展览布局进行了评价。
2.采访观众
基于我们前期制定的调查问卷,我们随机采访了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背景的观众,了解他们对山东博物馆礼文化的了解程度。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只有少部分的观众对礼文化比较了解。
(三)、撰写调查报告(6.25-6.28)
1.整理并分析调查数据
根据调查问卷,我们将调查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和统计分析。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仅有10%的大学生对礼文化处于了解状态,30%的大学生对礼文化处于基本了解状态,有60%的大学生对礼文化处于很少了解获不了解的状态。这表明在大学生中开展礼文化教育具有很大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2.撰写调查报告
最后,我们根据调查数据和分析结果,撰写了详细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包括了调查背景、调查目的、调查方法、调查过程等内容。对我们本次的调研活动进行了总结。
我们小组通过认知维度、态度维度、实践维度三个维度对我们本次的调查结果进行总结。
(一)认知维度
通过我们本次的调研活动,我们在认知上收获了以下两点。
首先,我们通过文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以及访谈法以山东博物馆中的礼文化为载体,加深了对礼文化、孔子文化的了解,丰富了我们对于礼文化的认知。礼文化不仅能够提升个人素质与道德修养、促进社会交往与人际关系、传承文化传统与价值观,还能够维护社会秩序与稳定。通过我们本次的调研活动,我们小组成员增强了传承和发扬优秀礼仪文化的自觉性,会将其积极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
其次,就我们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0%的大学生对于孔子礼文化处于基本不了解的状态。而大学生对“礼文化”的认知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是否能够自觉地传承与弘扬礼文化。因此,为了提高大学生对礼文化的认知程度,大学应该加强礼仪教育,将礼仪教育内容融入课堂,使大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加强对礼仪文化的学习。
(二)态度维度
大学生对“礼文化”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传承与弘扬礼文化的实践程度。但根据我们的调查显示,大学生中乐意主动了解礼文化的大学生占比较低。对此,可以通过营造重礼讲礼的校园氛围,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种礼仪活动来提高大学生自觉了解并传承与弘扬礼文化的积极性、自主性。
(三)行为维度
行为的基本意思是举止行动,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外表活动。大学生对于“礼文化”的行为直接造成了最后的结果。据我们的调查表明,当前有些大学生很难做到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践行礼,对此,要加强高校对礼文化的教育。不仅要把礼文化纳入教育课程,更要积极举办相关的活动,采用加学分等实质性奖励措施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参加到践行礼的活动中,从思想言行到行为举止,自觉遵循优秀礼文化的要求。
(一)孔子礼文化内涵
孔子礼文化的深刻内涵包括道德修养、社会秩序、家庭伦理、人际关系、文化传承等方面。
1.道德修养、仁义内修
孔子认为“仁”是礼的核心。通过礼仪实践,个人可以培养善良的心灵,提高道德修养。仁义是内在道德的基本原则,可以通过不断的修身养性,实现道德的自我完善。行为自律与道德修养。他强调行为自律和道德修养。孔子提倡“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守礼仪标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2.社会秩序水平与和谐社会
礼文化讲究社会等级秩序,崇尚“君臣之分,父母子辈之分,尊卑之分”。即各尽其责,在社会中发挥作用。这样的等级制秩序,对社会的和谐稳定是有帮助的。礼治结合,依法治国。孔子主张礼治,认为礼治能约束人的行为,使社会秩序得以维持。同时强调礼法引导与法治相结合,通过礼法的双重标准使社会更有秩序。
3.家庭伦理、孝敬父母、家庭和谐
孝,强调尊重和支持父母长辈,是孔子礼仪文化的重要方面。孝敬是家风的立身之本,也是重要的个人品德体现。通过练习,可以培养孩子的家庭和谐与团结。对家庭的情感与责任。孔子礼文化中的家庭伦理,强调家庭的亲情与责任,要求家庭的相互关怀与支持。孔子礼文化中的家庭伦理,强调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家齐才能社会安。
4.尊重和帮助人际关系
礼文化着重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尊重与互帮互助的基础上,在交往中重视礼仪。以礼文化的实践为基础,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会注意礼仪,对彼此的权利与尊严给予重视,从而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建立信任与协作。以诚信为根本,以礼仪标准建立信任与协作之基础,以社会成员间之信任与合作意愿为根本目的。因此,礼文化在促进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与互帮互助的同时,更以建立信任与协作之根本。
5.文化遗产与传统文化的延续
儒家礼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在家庭社会学校等不同的渠道以仪式的形式代代相传,既保留了文化的连续性和独特性又增强了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是中国传统文化得以生生不息的重要依托。
孔子的礼文化既包含行为规范与礼仪体系,又是一种深刻的道德修养和社会伦理体系,对规范人们的行为提升个人道德水平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促进家庭的和睦与团结,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和延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今社会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仁义礼智信等核心元素。
(二)意义
通过这次对于孔子礼文化的调查我们不仅了解了器物背后所蕴含的礼文化,还感悟了以孔子为代表的礼文化所具有的深刻意义。我们将从以下三个角度阐述:
1.山东博物馆展示孔子礼文化的意义:
山东博物馆展示孔子礼文化的意义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有利于文化保护与传承。在山东省博物馆里陈列孔子及其相关文化遗产是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必然途径和必然途径之一。博物馆以实物有物之形进行集中陈列展示的孔子礼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文化内涵。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和多媒体的方式进行陈列展示的孔子礼文化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途径之一。观众可以通过展览学习、了解孔子的礼仪规范和道德理念,从而促进个人修养和道德水平的提高。博物馆作为公众教育的场所,孔子礼文化的展示,能够将孔子思想和礼文化知识普及到广大民众中去。第二,有利于提升文化自信。通过展示文化底蕴,提升整体的文化自信和民众的理解认同,孔子礼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增进国家信任、凝聚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做出了贡献。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的中国礼文化中,孔子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代表之一。通过博物馆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展现给国际社会。三是有利于开展学术研究:为提供丰富的实物资料和学术研究平台,博物馆展出了孔子礼文化。通过这些资料,学者们可以对历史上孔子礼文化及其演变、影响的内涵进行深入的研究。孔子礼文化的相关知识通过展览和教育活动传播出去,促进大家的学术交流,分享知识。这不仅对学术研究有好处,对公众文化素养和认知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
2.孔子相关文物的主要意义
这些与孔子有关的文物与礼文化是研究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的重要依据;同时,它们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促进中华文化繁荣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与孔子有关的文物和礼文化的保护与利用,既可以对研究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有促进作用,又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意义有以下几点:一是为了深入钻研孔子和儒家思想;二是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三是为了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孔子生活于春秋战国时期,与他所有关的文物能见证这一历史时期社会与各个方面的变迁,对历史学家认识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有十分重要的帮助作用。与孔子有关的竹简,碑刻,书籍和古籍等,都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为研究孔子的生平以及儒家思想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第一手资料。第二,与孔子有关的文物对传承儒家思想意义重大。作为儒家学派创始人的孔子思想对中国乃至东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孔子有关的文物有《论语》,礼器等,通过展示儒家文化的器物表现,为促进儒家思想的传承和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论语》《易经》等儒家经典,在传承过程中,不断被加以解释和发挥,成为中华文化在思想性方面对后世有重要影响的部分。保持文化底蕴。孔庙、孔府、孔林等孔林故里曲阜及周边文化遗存成为纪念孔林、祭祀孔林的地方。这些文化遗址在保存历史记忆的同时,也成为人们认识孔林文化、学习孔林文化的重要方式。第三,教育意义:传统美德的弘扬。孔林礼文化,是对仁义礼智信义美德的一种强调。通过各种形式的展示和教育,与孔子有关的文物和礼仪文化将这些传统美德传递给人们,尤其是青少年一代,推动社会道德建设。教育作用。文庙等文化遗址既是人文历史的标志,又是重要的教育根据地。人们通过对这些遗址、文物的参观学习,对孔子的教育思想、儒家文化的精髓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认识。第四,社会意义:推动文化传播。孔子的思想以及与之相关的礼仪文化,在中国和东亚地区广为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文化在该地区得以交流和融合。与孔子相关的夫子庙和文化活动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提升文化认同感。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的礼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与骄傲意义非凡。通过对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弘扬,提升民族凝聚力,提升文化自信。
3.孔子礼文化的深层意义分析
一是修身立德。道德的内在规范。孔子认为,礼不仅是外在的行为规范,更重要的是一种内在的道德修养。个体通过礼的修炼,可以修炼仁爱之德,孝敬之德,忠厚之德,诚信之德。礼教人常怀律己之心,常守道德之规。自强不息。礼,是个人修身养性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孔子认为,礼是“仁”的外在表现,人通过礼的修炼,可以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境界,“修德修德,修德礼,有助于个人在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上不断自我反省、自我提高。第二,维护社会稳定的社会秩序。通过明确的礼制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的安定和秩序,孔子礼文化强调等级秩序和社会规范。在古代社会中,礼仪体系涵盖了政治、家庭、教育等各个方面,对于社会的有序运转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礼仪体系在社会中的作用是对社会行为进行规范。孔子礼文化对不同身份、不同作用的人在不同场合的行为、举止,都是通过详细的礼仪规范来规定的。《礼仪规范》使社会成员明确了自身应尽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从而达到减少矛盾、减少混乱、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目的。第三,家庭道德规范问题。孝敬之心,合家之情。孔子的礼文化,讲究的是家风,尤其是孝顺。强调对父母、长辈的尊重和赡养,是孝道的核心之一。通过践行孝道,促进了家人之间的和睦、团结,使家庭的凝聚力不断增强。孔子的思想礼文化对下一代的价值观念与行为规范有重要影响通过家庭教育的方式得以传承;父母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礼仪教育引导子女如何做人做事提高孩子的道德修养与社会责任感;四是人际关系,孔子礼文化重视人与人之间在交往中的相互尊重与礼尚往来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稳定;孔子礼文化中的礼仪规范有助于建立人际信任与合作关系。在礼仪的引导下社会成员之间的信任与合作意愿得到增强,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五是文化的传承问题。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等不同方式,世代相传,孔子礼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礼文化的传承,既保持了文化的延续性和唯一性,又提升了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礼”的传承是一种孔子礼文化适应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需求,在传承中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以传承的礼仪文化为基础,现代社会将其重新演绎运用,使之焕发出新时代的勃勃生机。第六,讲政治,讲施政。德之治,仁之政也。孔子的礼文化强调以德治国,主张执政者要以礼法为准绳,以德服人,“以德服人,以德服人通过礼制的推行,使政治治理更加清明,更加公正,使社会和谐稳定得到促进。
孔子的礼文化对古代中国在制度建设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礼文化对礼仪制度有深刻的影响,对法律体系也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使社会的规范化程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社会秩序也得到了很好的维护。
孔子的礼文化既是规范的礼仪形式,又是深刻的社会道德秩序。在发展和规范人们行为提高个人道德标准促进社会和可持续沟通维护家庭和睦与团结等方面,孔子的礼文化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另外,由于孔子的礼文化在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因此,可以说孔子礼文化既是规范,又是道德。
我们在本次调研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两点。
1.数据收集局限
调研报告的数据收集过程中,可能存在样本选择不全面、数据来源单一等问题,导致数据缺乏代表性和准确性。这可能会使报告的分析结果偏离实际情况,从而影响决策的正确性。
2.分析方法单一
在报告的分析过程中,如果只采用一种或少数几种分析方法,可能会忽略一些重要的信息或趋势。单一的分析方法难以全面反映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从而限制了报告的分析深度和广度。
针对以上不足支持,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进。
1.拓宽数据收集渠道
为了获取更全面、准确的数据,应拓宽数据收集渠道,包括利用多种调查方法(如问卷调查、访谈等)、整合多种数据来源(如公开数据、行业报告等)。同时,还应加强对数据的审核和校验,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采用多种分析方法
在分析数据时,应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如统计分析、比较分析、案例研究等,以全面反映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同时,还应结合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分析方法,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王凯.中华优秀传统礼文化涵养新时代大学生的美育价值和实践[J]汉字文化,2024,(04):205-207.
[2]和洪星.我国古代文化[J].对联,2022,28(18):3-5.
[3]蒋梦妃.从《论语·八佾》篇中看孔子的礼乐主张[J].名家名作,2022,(01):150-152.
[4]秦蕾.中国礼文化与大学生规矩意识的培育[J].汉字文化,2020,(23):153-154.
[5]李宁,宋爱平.儒道先师的交流与对话——山东博物馆藏孔子见老子画像石[J].收藏家,2021,(11):55-60.
[6]刘圆圆.体验明礼生活感悟文化魅力[N].人民政协报,2023-07-28(009).
[7]沈小勇.中国传统德礼文化秩序的建构之道[J].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03):28-36.
[8]张超,陈秋枫.孔子礼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以《论语》为核心[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4,8(06):70-73.
[9]李睿畋.礼文化在文创设计中的运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8.
[10]宋琳.“礼”文化对于贵州省干部廉政修身现实价值[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02):91-95.
附录一:调查问卷
您的性别?[单选题]
男
女
2、您是否了解礼文化?[单选题]
A、不了解
B、很少了解
C、基本了解
D、了解
3、您阅读过《论语》等孔子的经典书籍吗?[单选题]
A、阅读过
B、有所了解
C、从未了解
4、您知道哪些礼文化?[填空题]
5、您是从哪里了解到礼文化的?[多选题]
A、学校课本知识
B、图书馆
C、网络新媒体
D、亲友讲述
E、报刊
F、其他
6、您觉得孔子礼文化在当今社会是否重要?[单选题]
A、重要
B、不重要
7、您是否愿意学习并实践礼文化相关知识?[单选题]
A、愿意
B、不愿意
8、您是否亲自参与过礼文化相关的活动或体验?[单选题]
A、参加过
B、没参加过
9、如果有机会,您是否愿意花费时间去深入了解礼文化?[单选题]
A、愿意
B、不愿意
10、您认为礼文化与当今社会规范的关系是?[单选题]
A、相辅相成
B、毫无关系
C、阻碍发展
11、您觉得当前礼文化对我们当今社会有什么借鉴意义?[填空题]
12、对于礼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您有什么建议?[填空题]